潘少權
潘少權

重傳承 令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發佈時間: 2021/01/27

重傳承 令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在福建參觀土樓,感受良多。

農民耕田,不只是手停口停那麼簡單。耕作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循環,翻土、播種、施肥、灌溉、除草,日復日、月復月,要在變幻莫測的大自然中照料農作物,然後祈求上天保佑,有雨水有陽光,才能有收成;然後又再從頭來過。

亦因此,農民才會想到要積穀防饑,所以要好天斬埋落雨柴,積存食物、積累財帛以應付不時之需、天降橫禍。可以說積累是農業社會的核心。

中華文化,尚道德、言歷史、講傳承、重積累,任何朝代的農民,不識字也懂得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養兒育老、虔拜祖先、安土重遷、守法依規,就是由承先啟後的傳承、由上而下的傳承。

重視傳承、安土重遷是否中華文化長壽的理由?那些不斷攻城掠地、四處擴張的民族或國家,如凱撒大帝、亞歷山大帝、拿破崙和希特拉,他們的帝國在歷史上只是剎那光輝。蒙古草原上成吉思汗的騎兵橫掃歐亞大地,也只是幾十年的光景,千年故土只是荒漠,留下一墳黃土。

遊牧民族又好、海洋文明又好,都是喜歡橫向擴張,橫向追求龐大、擴張講求管治;農耕文化喜歡縱向積累,縱向重視傳承、積累只有勤力。

土樓上層住人,下層養豬養雞,當然不衞生,但今天所謂的環保意識,也只是近十幾年的潮流。但一家人,傳宗接代幾百年;這塊地,幾千年歷史,不是一般壽命只有幾十年的人,或立國只有200年的國家所能明白的。(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