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王弼

躺平有高低之分

發佈時間: 2023/07/04

躺平有高低之分

年輕人時下興躺平。躺平聽起來很消極,事實上,許多躺平者因為生活逼人,心灰意冷而意志消沉,用躺平來逃避現實。這並不是甚麼新現象,而且中外皆然。

人性總是傾向好逸惡勞,生下來便自動自覺積極進取是少有的。人變得勤力和積極,通常是為勢所迫,為了生存而爆發出小宇宙。當然,看見大好良機,覺得值博率高而積極地工作,希望值此改善生活,也會令人放棄躺平策略。

另外,一些信仰或夢想也可以令人積極起來。但總的來說,如果社會環境能給人希望,躺平的人數便會較少,反之亦然。

二戰後的長期和平,加上資本主義制度,發展至今,早期成功上了岸的人,他們擁有資本和人脈網絡,沒有背景的後起之秀要挑戰這些人,以及他們的富二代承繼者,確實非常困難,不少心灰意冷而躺平,這也不難理解。

他們躺平也有一點道理︰埋頭苦幹也只能賺得最低工資,每年要靠政府施捨般,立例加三幾個百分點人工,那不如躺平好了,反正好工和晉升機會永遠留給有人脈關係的人,懶洋洋地工作,躺平錫身地工作更符合成本效益。

在懶洋洋錫身地工作的個案中,王弼看見一些個案,他們雖然只領取最低工資,但這些人會跟老闆談判,在工作時段爭取部分時間做自己喜愛的事。例如一家咖啡店,有員工在店舖較清閒時間會在舖後畫畫,老闆容許他們販賣作品(老闆應該也會獲得分成)。他們的晉升機會不在老闆每年按政府要求提高最低工資,而是希望別人賞識他們的作品,最後突圍而出,王弼認為這是一種有質素的躺平。

一邊工作一邊玩,確實比以往的任勞任怨更符合成本效益。畢竟,最後就算沒有人賞識,享受了玩的過程是不會虧本的。因此,躺平者以玩作主業,上班為副業並非不可取,但玩要玩得投入和認真,有熱忱的人,出人頭地的機會總較那些不知自己想做甚麼的人為高。(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王弼 曾任基金首席經濟師、智庫行政總監、生物工程師等。不認為當社會上的1%有甚麼問題,鼓勵讀者以晉身1%為榮。
欄名: 一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