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住公屋的孩子也有房間,有自己的小天地,今天的年輕父母何曾見過一家八口一張床?本港約有一半人口住公屋,我也是。年幼時住廉租屋,還記得父母當年抽中公屋像中彩票般。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急增,大量移民湧入,無處容身。在山邊搭建木屋蝸居,雖簡陋但總算有瓦遮頭。深水埗大埔道山腳的石硤尾寮屋區,是當時其中一個人口密集的區域。
1953年平安夜晚上9時,白田村有居民在燃點火水燈時不慎燒着棉胎,時值冬季風乾物燥,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蔓延至石硤尾村、窩仔村及大埔道村,火場面積達45畝,逾千寮屋盡付一炬。當局出動20多條消防喉灌救,大火燒了6個鐘才受控。
5萬多人無家可歸,界限街陸軍球場臨時闢作賑災站,為災民提供熱飯,後增臨時浴室。2個月後,政府在災區原址興建兩層高「包寧平房」(包寧為當時工務司);同年底興建了8幢6層高的徙置大廈,廚廁共用,雖然簡陋,卻受災民歡迎
美荷樓正正是第一批興建徙置大廈,原稱H座;1973年房委會成立,改稱石硤尾下邨第15座。1981年大廈改建為設有獨立廚房廁所單位,稱第41座,又叫美荷樓。到了2000年,石硤尾邨分期清拆重建,美荷樓保留下來。現為本港二級歷史建築,2008年納入第一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YHA)活化為青年旅舍。
活化後,美荷樓保留數個原裝間隔住宅單位,重塑了舊日公共廁所和浴室,展示徙置大廈歷史。今日開幕的全新主題展覽,新增50、60年代生活場景,例如大牌檔「食嗱喳麵」、街市、雜貨舖「糴米」、水荒制水「擔水」、戲院、中西節日、涼茶舖、遊樂場、理髮店「飛髮」、童年遊戲「彈波子」、「跳大繩」等昔日社區生活面貌。
美荷樓本身就是活的博物館,她為香港公屋歷史掀開序章,承載着深厚的社區文化回憶,極具歷史價值。同事說,他兒子只顧留在房間打機,叫他吃飯也要用WhatsApp時,我叫他帶兒子去看看,香港是由那裏開始的。不知過去,不懂珍惜。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
-
紅十字細說人道︱人道.如初 全城在乎——以體驗活動與公眾一同在乎身邊人 |
|
-
治療HER2型乳癌新藥納入安全網 有助減輕病人藥費負擔 |
|
-
禍從口入|疑食1類食物肇禍 婦人X光片驚現恐怖畫面 下半身滿佈1物嚇壞醫護 |
|
-
禍從口入|打邊爐做漏1件事 46歲男頭痛癲癇驚揭 全身逾700條寄生蟲入埋大腦 |
|
-
日本地震︱日本青森縣驚聞「詭異地鳴」恐地震火山爆發先兆 氣象台急回應 |
|
-
身心健康|廣末涼子涉傷人被捕 驚爆罹患2種病 宣佈全面停工治療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石硤尾大火#美荷樓#歲月留情#公屋博物館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專欄 - D221102
石硤尾大火#美荷樓#歲月留情#公屋博物館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專欄
當住公屋的孩子也有房間,有自己的小天地,今天的年輕父母何曾見過一家八口一張床?本港約有一半人口住公屋,我也是。年幼時住廉租屋,還記得父母當年抽中公屋像中彩票般。 二戰結束後,香港人口急增,大量移民湧入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3389296%2F%E7%9F%B3%E7%A1%A4%E5%B0%BE%E5%A4%A7%E7%81%AB%23%E7%BE%8E%E8%8D%B7%E6%A8%93%23%E6%AD%B2%E6%9C%88%E7%95%99%E6%83%85%23%E5%85%AC%E5%B1%8B%E5%8D%9A%E7%89%A9%E9%A4%A8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3389296/石硤尾大火#美荷樓#歲月留情#公屋博物館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85000/3389296/20221102JFN001__20221102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385000/3389296/
生活副刊
專欄
007
3389296
503
503007035
生活副刊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8d68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