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德國柏林#猶太博物館#哲學意象#歷史太沉重

發佈時間: 2022/10/12

德國柏林#猶太博物館#哲學意象#歷史太沉重

不想去參觀猶太人集中營,怕那陰森恐怖感覺;但去德國柏林猶太人博物館,感覺也是不寒而慄。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形狀、風格以至內外布置充滿哲學意象,而且極其複雜。當然博物館就是要傳達數百萬在大屠殺中死去的猶太人悲慘歷史。

這座以鍍鋅和玻璃建造的建築物,其鋸齒狀的平面圖就像一顆破碎的大衞之星。大衞之星又稱六芒星,是猶太教和猶太文化標誌。以色列建國後將大衞星放在以色列國旗上,因此大衞星也成為以色列的象徵。破碎的大衞之星,象徵猶太人在德國--猶太歷史上的消失。

一般博物館建築都是簡單結構,即使宏偉也是為了突出展品。猶太博物館建築就是展品︰樓梯是黑暗的,牆壁是彎曲的,空間是空曠的……從博物館內部看,巨大而窄長的裂縫穿過建築物,象徵猶太人在德國--猶太歷史上撕裂的鴻溝。

建築師想法前衞,創造不少空間和主軸,讓空間和主軸自己講故事。沒有擺設的空間,象徵着失落的猶太文化,令人空洞不安。大屠殺軸以高塔結束,光從高處的狹縫射出,站在黑暗中的遊客彷彿置身於地牢中,沒有出路。

建築師是猶太裔美國人Daniel Libeskind,他認為如果不了解柏林猶太公民曾作出過的巨大貢獻,就不了解柏林歷史;大屠殺的深度意義必須融入柏林的城市意識和記憶中;為了它的未來,柏林市和德國必須承認,猶太人在其歷史上的消失是被剝奪的。

歷史,太沉重了。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