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少權
潘少權

歐盟封關#神根公約#休戚與共

發佈時間: 2020/03/18

歐盟封關#神根公約#休戚與共

意大利封城、西班牙封關,加拿大就只讓加拿大和美國公民入境;美國宣布限制神根公約國的歐洲人入境,歐盟亦計劃禁止非必要外籍人士進入歐盟國家30日。

一夜間,原先開放的世界,變成封閉的國度。

80年代去歐洲,尤其是丹麥等北歐國家,仍要逐個國家申請簽證,十分麻煩。1996年後才享受到《神根公約》的待遇,可免簽證進入這些國家。公約於1985年由西德、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五個歐洲國家,在盧森堡一個毗鄰法國和西德(當時東西德仍未統一)的小鎮神根簽署。

公約目的是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邊境檢查,當時持有任何成員國有效身份證或神根簽證人士,可在所有成員國境內自由流動。根據協定,旅人只要持有其中一國的旅遊簽證,也可進入其他神根國家,十分方便。

1995年神根公約才正式生效,之後陸續有其他歐洲國家加入;至2000年後再吸納了一些東歐國家和瑞士。

《神根公約》其實是歐洲國家「大一統」路上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歐洲大陸戰爭連綿不絕,就是歐洲不同地方的人為生存、為野心而發動了不少戰爭。統一歐洲的思想,由凱撒大帝到君士坦丁,由拿破崙到希特拉,從來沒有停止過。

1776年的美國獨立,更引發歐洲人仿效美國建立歐洲合眾國,拿破崙在歐洲大陸實行關稅同盟。之後歐洲大陸,國家獨立成風,最終引發大戰;第二次大戰後,歐洲三小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為求在法德狹縫之間自保而組成關稅聯盟,大家免除關稅、開放原料和商品自由貿易。

之後她們再和法、意和西德於1952年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把大家經濟捆綁,希望重建二戰後重創的歐洲,避免歐洲再陷戰爭;繼後再把政治、經濟和軍事也捆綁在一起,實行休戚與共,統合在1967年《歐洲各共同體》之下,即歐盟前身。1993年《馬城條約》生效後變成歐盟,逐漸把貿易轉化成政治經濟聯盟。

所以《神根公約》是在社會和人民層面,打破國家間壁壘,加強交流。但人民自由流動也帶來了不少治安問題,難民危機亦給人民自由流動帶來新的挑戰,但病毒無分種族,疫情亦不分國界。新冠肺炎顛覆了整個世界。

大難臨頭各自飛,本是無可厚非,更何況全球各國,從來都不是同林鳥!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撰文: 潘少權 喜旅遊 穿梭南北東西 愛讀書 探索中外古今
欄名: 天地#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