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英志
鄺英志

中國人的敬酒文化

發佈時間: 2017/05/25

中國人的敬酒文化

我上周去了內地出席飲宴活動,在晚宴中充分感受到中國與歐洲兩地飲酒文化的分別。

歐洲人飲酒的習慣是只喝自己杯裏面的酒,慢慢喝,喝完了才添酒,能喝多少便多少,屬於「享受型」。

在內地,喝酒比較注重熱鬧氣氛,留意中國飲宴中甚少有人自己拿起酒杯自己喝酒,一般都是每次想喝酒時,會拿起酒杯拉攏同桌的其他人一起喝--這是中國獨有敬酒的文化,除了喝自己杯裏面的酒外,還會添酒去敬其他人,然後被你敬過的人又會回敬你,即是說自己一個人喝了三倍分量的酒,屬於「戰鬥格」!所以歐洲人來到中國,看到大家整晚不停敬酒,會感到莫名其妙!

在宴會完結的時候,看到大部分人都是醉得七倒八歪的,有些更要被抬着離場。做酒生意的人看到這個情況當然喜出望外,中國人真能喝,市場大到無法想像!

其實那天喝的酒是來自法國南部的廉價紅葡萄酒,入口酸度太高,真不好喝!大膽問主人家那酒值多少錢,他說是40元人民幣一瓶,還說反正大家都不懂酒,而且喝得那麼厲害,用好點的酒也只是白白浪費,所以只能用這種貨色。

這種中國獨有的敬酒文化雖然能令酒商們多賣幾瓶酒,但問題是人們普遍只能喝廉價的葡萄酒,酒商為了迎合市場需要,都一窩蜂去進這些劣質貨,不敢進品質好一點、價錢貴一點的酒。長此下去,大量的劣質酒囤積市場,這種酒的品質本來就很難保持;加上儲藏環境欠佳,這些酒變質的機會更高,所以愈來愈難喝。

怪不得以前中國人喜歡把葡萄酒兌汽水來喝,主要原因是那些酒難以下咽。說到底,受苦的還是中國人!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鄺英志 「蒲陶堂」堂主、國際知名品酒師、葡萄酒評審及教育家 peterk@putaotang.com.hk
欄名: 蒲陶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