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
王弼

兩餸飯造福四海

發佈時間: 2022/09/13

兩餸飯造福四海

王弼年事漸長,對食的要求高了,主因是人到中年,食的配額減低了,記得十八廿二時最喜歡吃自助餐,別人出錢我出命,狂灌生蠔的年代,實在不堪回首,現知今是而昨非,既然配額就得這麼多,就多吃好食物,垃圾食物盡量避免。

在北美洲,王弼一定不會叫西式早餐。到現在王弼仍搞不懂美式早餐和歐陸式早餐的分別,我把它們歸類到一大盤的雞蛋、腸仔、煙肉、薯餅、班戟、窩夫、多士,總之炒埋一碟,然後收一百多港元,如果再加一杯咖啡,另外加收40港元。上述食物(可能咖啡除外),餐廳也不是自家製的,而是跟我們一樣到超市購買的冷凍加工食品,製作毫無難度,不美味又沒有營養,用接近200港元吃這種早餐,簡直是浪費金錢和時間。如果被迫吃垃圾食物,我寧可到連鎖快餐店用50港元買一個漢堡包套餐,最少在性價比上完勝。

其實,在英美澳加一般有侍應服務的餐館,菜式大多取材自加工食品,薄餅、漢堡扒、腸仔、合成雞胸等,都是由大規模中央廠房製作冷藏,然後發送。不同餐廳的分別,只是加上不同的醬汁和配菜,把賣相搞好而已。但每樣主菜的收費,加上小費和消費稅,最少要150港元,而且對大部分白種成年人而言,只吃一個主菜並不夠,因此在外吃飯,在西方世界是頗奢侈的。

但要搵食的人不能避免在外用膳,因此西人為省錢,健康的就在中午吃香蕉、紅蘿蔔、青瓜或冷冰冰的雞肉沙律算了;不顧健康的,當然是日日薄餅漢堡包。但在華人聚居多的地方,王弼發現不少白人開始吃兩餸飯。畢竟70、80港元有菜、肉、魚和五穀,吃得飽又比普通貨色的西式午餐美味。無論東方西方,兩餸飯確實造福人群。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王弼 曾任基金首席經濟師、智庫行政總監、生物工程師等。不認為當社會上的1%有甚麼問題,鼓勵讀者以晉身1%為榮。
欄名: 一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