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求偶卻不利生存?

發佈時間: 2021/03/29

為了求偶卻不利生存?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他的著作《物種起源》中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相信好多人都聽過。原來書中亦有提及另一個選擇,補充為何一些「不利生存」的特徵可以保留下來,那就是「性選擇」(sexual selection)。

簡單來說,就是當一些跟物種生存看來不相關甚至有害的特徵時,都好可能因為生育選擇而成為物種特徵,例如雄性孔雀尾、鹿角等。

孔雀開屏不單美艷、吸引異性,還容易吸引獵食者。譬如,孔雀尾巴的羽毛便吸引了古人用來裝飾官服,孔雀要不絕種恐怕難矣。

考古證據顯示,鹿的角愈來愈大,已經離開了自我保護的有效範圍;而且重量及外觀,也影響牠們逃避捕獵者的追捕,原因是人類會捕殺來進補,明顯非常不利存活。

達爾文解釋,雌性擇偶的條件,如果令相關特徵保留的機率比較大,不利生存的特徵仍然會被保留下來,甚至可能愈來愈明顯;如果不能形成一個平衡點,該物種甚至會因為這些特質過於明顯,而走向滅絕之路。

生物界原來也有情人眼裏出「潘安」,而且也非常不理性吧。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蘇奭 港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以文化、科技、數據研究切入多元議題,看失眠夜的化學作用。
欄名: 哈林奭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