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博弈論

發佈時間: 2023/09/11

國際政治博弈論

國際政治學是政治學的重要分支,研究範疇上至國際社會、行為主體、政治關係,下至一般規律。它與國際關係學有所不同,後者更專注於研究國與國之間的政治互動,而國際政治學則放重於揭示國際社會中的政治關係、行為主體間的互動規律,以及這些規律如何隨時間發展而變化。

博弈論,作為數學中運籌學的其中一種重要概念,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被廣泛應用於國際政治的研究,如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的邊緣政策等。而在國際政治博弈論的模型中,以「懦夫遊戲」和「囚徒困境」最常見。

近年來隨着兩岸關係的緊張,博弈論已成為分析兩岸關係的重要工具。例如林繼文與羅致政在1998年提出以「相對獲益敏感度」作為兩岸經貿交流中的關鍵變數;而Benson和Niou則在2004年用「政治優先」與「經濟優先」的觀點,去詮釋兩岸在經濟交流及和平安全議題上的互動邏輯。

然而,博弈論並非萬能。人類是理性和非理性並存的生物。在理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儘管博弈論能協助我們理性地分辨出最有利的行動步驟,但在實際社會環境中,存在許多不明文規定,如行規、常規和不斷變化的社會風向。當今民粹主義盛行,政治人物亦只能被迫隨波逐流,逐漸走向極端。因此,博弈論在實際應用時,亦變得只能作為參考。

正如德國知名數學家萊布尼茲在歐洲啟蒙運動期間的書信中寫道:「能換位思考,才能真正洞察政治與道德的視角」,但要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呢?(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海林 港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逢周日深夜12時,以文化、科技、數據研究角度切入多元議題,看失眠夜的化學作用。
欄名: 哈林奭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