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前世今生

發佈時間: 2023/06/05

撒哈拉的前世今生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是位於北非的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源自阿拉伯語,意思是大沙漠。古希臘人用「炎熱的地方」命名地中海南岸的陸地,即非洲今天的地理及名稱來源。該地自歐洲信史至遠洋航海出現的兩千多年間,皆是歐、亞、非大陸各文明認為不能穿越的世界盡頭。

科學家普遍認同人類的非洲起源說,那究竟古人類是如何穿過這片不能穿越的大沙漠,到達世界各地呢?

其實,地球的環境並非固定不變。地軸的傾斜角度會改變,這種改變會令全球氣候產生變化。地質及考古學學家發現,撒哈拉地區在約一萬年前,仍是一大片有河流流經的平原。當中發現的古人類岩畫中,畫有水牛、象、河馬等動物。

撒哈拉地區的乾旱變化過程亦非一朝一夕。6,000年前,撒哈拉仍是一個可供放牧的大草原。直至在5,000年前才變成今日一片荒漠的模樣。由此可見,曾幾何時撒哈拉地區一帶的環境,曾是適合人類居住的。

回望人類歷史上,其實有很多古文明都是於很短時間內忽然消失。當中部分文明已被考古發現,昔日文明身處的位置正是今日的沙漠中心。這些古文明的消失,正正是因為水資源消失,當地人被迫放棄原居遷往別處。

不論古今,水對文明的發展與繁衍皆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我們擁有的水資源。(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蘇奭 港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逢周日深夜12時,以文化、科技、數據研究角度切入多元議題,看失眠夜的化學作用。
欄名: 哈林奭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