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澤-威德曼炸彈測試

發佈時間: 2023/03/13

伊利澤-威德曼炸彈測試

今日想同大家介紹伊利澤-威德曼炸彈測試(Elitzur-Vaidman bomb tester)。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有統計顯示,大部分已開發國家中,超過三分一的國內生產總值都跟量子力學有關,可證明這是一項改變人類生活最有用的科學理論。

量子力學很好用,也很有用,但量子力學的概念似乎和古典物理學,以及我們平常的認知背道而馳。近年,如果談到量子力學、雙縫實驗和波粒二象性,大家似乎一定聯想到薛丁格1935年提出的思想實驗。但是,你可能心中會有疑問,到底有沒有一個不用虐待想像中動物的量子力學思想實驗呢?答案,其實是有的。

1993年以色列科學家阿舍朗‧伊利澤(Avshalom Elitzur)與列夫‧威德曼(Lev Vaidman)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假設在武器庫裏有一堆炸彈,當中有可爆彈亦有些不爆彈。每枚可爆彈上都裝有「光子觸發感應器」,當感測到光子時就會引發爆炸。但不爆彈炸彈缺乏「光子觸發感應器」,不會與光子相互作用,也不能感測光子,自然不會爆炸。

伊利澤與威德曼提出的疑問是,到底怎樣能從這堆炸彈中辨識出一些可爆彈,而又不引起所有可爆彈發生爆炸呢?在經典力學中,這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但在量子力學裏,便可使用「零作用測量」給出解答。

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的高明之處在於,它將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與我們熟悉的宏觀世界聯繫了起來。而伊利澤與威德曼的炸彈測試,則如展示了量子力學的強大實用性。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海林 港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逢周日深夜12時,以文化、科技、數據研究角度切入多元議題,看失眠夜的化學作用。
欄名: 哈林奭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