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抄寫員

發佈時間: 2023/02/13

楔形文字抄寫員

蘇美文明的成果深深影響到現代,其中一個重要的發明就是楔形文字,不少人相信書寫文字起源於蘇美。

8000年前,蘇美人有了城市發展,也開始以記號圖示保存話語。當時統治者需要將財產歸屬、商業貿易、神廟占卜等等記錄下來,慢慢形成符號。

蘇美人用尖銳的針作筆,於泥板上寫作。泥板與上面雕刻的文字,被稱為「楔形」(cuneiform),意思是「以楔狀物刻出的文字」。這些泥板很重,一般是長方形,間中有筒狀或稜柱狀。如果是六或八角柱體,即每一柱面都能夠刻字。

有些泥板的尺寸可以細到同一張信用卡差不多,例如買賣畜牧的收據或者土地款項證明。如果要寫詩或記載故事,就可能要兩張A4紙大小的泥板了。這些泥板包含了目前世界已知最古老文學作品之二——《凱什爾神廟頌》及《蘇魯巴克箴言》。

起初楔形文字只是用作記錄,並未發展成完整的書寫系統,例如供奉女神的神殿帳目上,只會寫下獻上了多少隻老虎。直到後來要記的東西太多了,寫作形成,也令蘇美人創建了第一個已知的正規教育體系︰抄寫員培訓學校。

這些學員均來自富裕家庭,幾乎都是男性。由於寫作非常複雜,當時會讀寫的人佔極少數,所以控制着信息同知識的抄寫員,便成為最有聲望同權勢的人。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米哈 港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逢周日深夜12時,以文化、科技、數據研究角度切入多元議題,看失眠夜的化學作用。
欄名: 哈林奭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