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儀博士
唐文儀博士

過節食滯易誘發慢性胃炎

發佈時間: 2023/01/17

過節食滯易誘發慢性胃炎

每逢過時過節,大吃大喝在所難免,如果沒有節制,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周先生因胃痛求醫,他除了近來吃得過多之外,原來平日三餐食無定時。經過臨床診斷後,我認為他患上慢性胃炎,此病與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

中醫把慢性胃炎稱為「痞滿」,屬於胃脘滿悶不舒的一種臨床症狀,病因可以是飲食傷胃、飢飽無常。長期過飢使氣血虧虛,飲食滋膩肥甘,過於飽滯,久則損胃。經常進食辛熱燥辣食物,或嗜酒、濃茶、咖啡等,會直接刺激胃部,傷胃氣。

飲食不潔,濕邪、熱邪隨口入,會侵犯脾胃。情志失調、憂思惱怒,可致肝失疏洩、肝胃鬱熱。脾胃虛弱,難以處理水濕運化,導致氣滯、濕阻、血瘀,這些都會損傷脾胃,帶來多種症狀。過半數慢性胃炎患者會有上腹不適、飽脹、疼痛、燒灼痛、進食後更嚴重,亦常見有飲食不振、噯氣、反酸、噁心等消化不良症狀,嚴重者有機會消化道出血,出現嘔血及黑便。少數患者有四肢乏力及體重減輕。

慢性胃炎患者可通過針灸、服食中藥的方法,以調理脾胃為基本治療原則,扶正祛邪,寒熱平調,消食導滯,化瘀通絡;亦可通過按壓體表穴位,改變臟腑的病理狀態,胃脘痛者取穴為中脘、內關、足三里等。

中醫有一治法稱為「辛開苦降」,是根據中藥的四性五味,將辛溫與苦寒兩種截然不同的藥物配合使用,辛可開發行散宣濁,苦能降洩通利除濕,幫助恢復胃氣和食慾,調理脾胃氣虛。

臨床小貼士︰脾胃虛寒人士用陳皮1錢、白胡椒5粒、紅棗5粒,沖水焗飲,可溫中散寒。服用中藥前請諮詢中醫師意見。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唐文儀博士 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醫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