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天主教僧侶髮型

發佈時間: 2022/12/19

古時天主教僧侶髮型

古時天主教僧侶的髮型相傳起源於公元2、3世紀的古羅馬時代。對基督徒而言,尤其是修道院修士,會舉行剃髮禮以示獻身信仰。這種中心剃度、「地中海」的環狀髮型,竟曾是基督徒的髮型選擇。

大家熟悉的中心剃度環狀冠冕髮型,是當時流行的3種類型的tonsure之一︰第一種是以聖保羅命名的Pauline tonsure,是東正教會修士常用髮型。它是一個完全剃光的髮型。有推論指,可能因早期修道士自稱是「基督的奴僕」,故剪一個當時奴隸的髮型,可能是一種證明他們對神完全順從的方式。

第二種以聖彼得命名的Petrine tonsure,亦即大家熟悉的中心剃度環狀冠冕髮型。據都柏林歷史學家Daniel McCarthy的說法,他認為這種獨特髮型,是對受難期間戴在耶穌頭上的荊棘冠冕作致敬。

第三種是來自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它是一種名叫Celtic tonsure或者Simon Magus tonsure的髮型。Celtic tonsure顧名思義,在不列顛群島和愛爾蘭等地很常見,但其確切特徵已失傳,因它在公元664年已被禁止。有人說,這髮型應是把前額完全剃掉,其他地方留長髮。不過McCarthy的研究認為,前人的猜測或許是錯,Celtic tonsure應是保留前面瀏海,頭頂剃度形狀可能是一個等邊三角形。但這種髮型也象徵不列顛群島和愛爾蘭跟羅馬主教廷的不同步,這是它後來被禁原因。

直到1972年,教宗保祿六世終於在教宗詔書中,宣布那些學習為神父的人毋須行被形容為「空蕩蕩」的儀式,廢除剃髮禮傳統。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海林 港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逢周日深夜12時,以文化、科技、數據研究角度切入多元議題,看失眠夜的化學作用。
欄名: 哈林奭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