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rey Ng
Audrey Ng

特殊兒童與健康兄弟姊妹

發佈時間: 2022/03/23

特殊兒童與健康兄弟姊妹

與閨密聊起生二胎,說希望給獨生的孩子添個手足一同成長,她卻帶有疑慮的說︰「這只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像我弟,一出世就需要特別照料、特殊教育,別說不能陪我成長,就連爸媽的關注都奪去。」

沒錯,她弟弟有殘障,因此他倆的手足之情,與一般手足有點不同。

家有特殊兒童的家庭,通常有兩至三方面值得關注︰一是特殊兒童的照顧,二是父母的身心重擔,如果家有其他子女,那麼三就是健康孩子的心理需求。可惜不少家長都把心力放在特殊兒童身上,對自身需求及健康子女的關注不足。

像我閨密,自小被要求懂事,父母總說她跟弟弟不一樣,把出人頭地的寄望加諸她身上。

正如坊間研究顯示,家有特殊兄弟姊妹的兒童,通常會培養出較成熟、獨立、具責任感及同理心的個性,我在閨密身上也看到這些優點;但另邊廂,他們也習慣逞強,隱藏內心想法。

或許這跟上一代含蓄的教養方式有關。家有特殊孩子,經濟壓力沉重,特別是基層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照顧特殊子女已令他們焦頭爛額,他們習慣把重擔和辛勞收藏,甚少分享,只盼健康的子女見他們忙不過來,能夠生性體諒。

或許父母也擔心,分享照顧感受會對子女構成壓力,然而缺少交流,卻使健康的子女感覺像局外人,覺得自己被忽略。最初,健康子女或會靠好行為、好成績爭取關注,怎料父母見他們能照顧自己,放下心來,對其關注不增反減;久而久之,子女變得沉默,有難處也不敢向父母開口,因為相比起特殊手足的需要,他們的困難微不足道。

怎樣處理會較好?最近從育兒書讀到一文,閨密看後居然流淚,說如果父母當日懂得這樣就好。詳情下回續。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Audrey Ng 80後P牌媽咪,由懷孕280天起分享陀B湊仔歷程
欄名: B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