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儀博士
唐文儀博士

秋冬養陰防眼口鼻乾燥

發佈時間: 2020/10/30

秋冬養陰防眼口鼻乾燥

這天見了一對中年姊妹花。姊姊說︰「之前我睡得不好,用黨參和北芪煲水飲,調理好身體。妺妺有失眠、夜間出汗,我向她推介這個食療,怎知她進食後身體變得更差,何解?」

我替她妺妺診症,真相大白︰「妹妹的盜汗、失眠是由陰虛、肝火盛引起,並非氣虛所致,北芪、黨參是用來補氣的,故陰虛者服用後會加重煩躁不安,並引起失眠、頭暈。」兩姊妹聽了我的解釋後,明白胡亂補身後果嚴重。

她們緊張地問︰「秋冬應如何養生?」於是我跟她們分享有關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岳提出「秋冬養陰」的觀點。

陰是指體內津液精血等物質,包括血液、汗液、精液、唾沫,以供養身體臟腑所需。陰虛者的「陰」有不足,陽氣相對偏盛,體內會生內熱,表現為︰手足心熱、心胸煩熱、面部發熱、盜汗、眼乾、鼻乾、口乾、愛喝冷飲、小便短黃、便秘、煩躁等,長期陰虛的人更會提前進入更年期。

陰虛的發生,與患者的起居生活有關。張景岳認為,在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慾過熱,傷此陰氣。事實上,現代人生活節奏急促,思慮過度,飢飽無常,經常捱夜,會損耗體內的陰氣,加重陰虛。

有陰虛的人,宜在每晚子時(晚上11時至凌晨1時),陰氣最盛時睡覺,使肝、膽得到充分休息。飲食方面,戒吃蔥、薑、蒜、辣椒、胡椒等令身體內熱的食物;切忌大補,宜選擇甘涼滋潤、生津養陰的中藥食材,如石斛、百合、生地黃、銀耳、蓮子、黑芝麻等等。

臨床小貼士︰百合和蓮子各50克煲水飲,可加糖調味,有清心安神、養陰清熱的功效。進食任何中藥材前宜諮詢註冊中醫師。

撰文: 唐文儀博士 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醫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