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靚藥買好藥

發佈時間: 2023/10/18

不買靚藥買好藥

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選購中藥材也有相似的情況,一般人都以審美的角度鑒別藥材的優劣。例如:是否乾淨整齊、顏色鮮艷、個子體重等。傳統上,中藥材常以大小分等級,個子越大,級數越高,價格越貴。因應市場的需求,個別的藥材供應商用盡各式各樣的方法,以謀取最大的利潤。

在中藥種植方面,普遍存在過分使用化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現象,使植物生長增快,產量增加,產物粗壯。但是,植物的生長條件太好,體積大,藥材有效成份的含量往往較低。例如:在栽種黨參中使用壯根靈,可促進根莖膨大、增加藥材的產量,黨參的質量指標成分黨參炔苷卻減少了約25%。

在採收方面,搶青都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除了為搶奪自然資源的原因外,未熟透的藥材一般比熟透的整齊美觀,但這些藥材的質量,往往未能符合藥用的要求。例如:花蕾期採摘的菊花(俗稱胎菊),其有效成分綠原酸比盛花期的菊花低25-70%。

另外,有些藥商為保持藥材的外觀和鮮艷的色彩,會使用二氧化硫薰蒸藥材,甚至人工染色。用了這些藥材,不但影響藥效,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所以,資深中藥師何發怡老師經常提醒學生:「靚藥未必好,好藥未必靚,不要買靚藥,要買好藥。」

 

撰文: 葉兆波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高級研究員及實驗室經理
欄名: 中大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