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歷史源遠流長

發佈時間: 2022/11/28

火鍋歷史源遠流長

有人認為火鍋的雛形是一種叫「古董羹」的烹調法。因為在將食材投入沸水時,會發出「咕咚、咕咚」聲音而得名。

宋朝,火鍋原型已在民間出現,並逐漸流行。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譜中,便提及與友人吃火鍋。詩中有云「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所以宋代的火鍋有個別名叫「撥霞供」這美麗名字。但要說到古代火鍋最流行的時期,當屬清朝。清朝宮廷每年從十月初十五之後,一直到正月十六,整個冬季3個月時間,每餐飯都要添置火鍋。

老北京地道菜之一的涮羊肉,原本是蒙古傳入清宮御膳房中的一道「膳」羊肉,其後由乾隆皇帝所舉辦的一場超過3,000人的千叟宴而傳入民間。話說正宗地道的老北京涮羊肉,首先要通過3個測試︰乾盤、清湯、立盤。

乾盤,是指代表盤碟沒有血水,表示羊肉經合資格的清真屠宰過程;清湯,是指羊肉在「清水一盞,蔥薑二三」的銅鍋內,長時間涮煮都不起渣(即血水經烹調而形成的啡色泡沫),故湯底始終保持清澈,又代表羊肉的確處理得宜;立盤,是指肉的軟組織未受破壞,縱使冷凍過後,依然可以將盤垂直立,肉片仍舊原封不動地黏在盤上。

最後按個人喜好,沾上由韭菜、醬油、加飯酒、魚露和新鮮石磨白芝麻醬等作調料的醬汁便可以食用。

要在北京體驗老北京地道風味涮羊肉,除了傳統的「東來順」、後海「鴉兒李記」、簋街「裕德孚」,還有南城「洪運軒飯莊」都是不錯的選擇。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海林 港台第一台節目《哈林奭失眠》逢周日深夜12時,以文化、科技、數據研究角度切入多元議題,看失眠夜的化學作用。
欄名: 哈林奭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