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飲食攻略 │ 痛風人士 脾胃欠佳 皮膚敏感 大閘蟹勿吃過量

發佈時間: 2022/11/03

秋天是大閘蟹當造季節,肥美蟹膏令人食指大動,但吃太多又怕膽固醇超標。有營養師指大閘蟹有豐富蛋白質,且脂肪含量低,並非外界想像那麼「邪惡」,惟尿酸高或患痛風的人士要控制食用分量,以免攝取過多嘌呤致病情加劇。中醫師則指,在蟹類中大閘蟹寒濕特重,故脾胃欠佳、皮膚過敏、經期易不適等人士,不宜多吃。

吃大閘蟹健康貼士︰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1007OG-S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1007OG-S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1007OG-S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1007OG-S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1007OG-S0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21007OG-S006.jpg"}}{{/hket:inline-image}}

註冊營養師葉俊言指,大閘蟹的蟹肉屬於瘦肉,脂肪含量低,蛋白質水平高並帶有鈣質,雖然其普林(purine,又稱嘌呤)水平較高,約100克肉內有80毫克,但比例只是比平日吃的肉類高一點,與牛肉差不多;而一隻大閘蟹約含有200毫克膽固醇,水平與雞蛋蛋黃相若,惟他提醒尿酸水平高或有痛風者需留意食用分量,「尿酸高的人士每日不應吃多於5両嘌呤較高的肉類,一隻大閘蟹的肉約有2両,因此不應吃多於2隻。」

部分人 只食蟹腳也出事

註冊中醫師陳俊傑則說,蟹本身屬於寒濕食物,大閘蟹更是寒濕極重,每年10月前後均有患者自稱吃過大閘蟹後出現頭暈、皮膚發癢、瀉嘔、腹痛、經痛等問題而求診。他續說,今年更多了嚴重咳嗽的病人求診,估計或與新冠肺炎後遺症有關,有人康復後仍出現咽喉問題,吃完大閘蟹後更引發氣管不適,部分病人甚至只吃蟹腳也出事。

有指烹煮大閘蟹時加薑,進食後飲用薑茶或紫蘇茶等,有助驅走身體寒氣。葉俊言認同薑有驅寒作用,食大閘蟹時飲薑茶也有幫助。惟他提醒,有些食物配合大閘蟹食用,可引致消化不良,例如柿子屬單寧酸較多的食物,其寒涼性質與蟹同吃,容易構成不適,也會對胃部構成負擔;同時也要留意其他肉類的分量,並避免同時飲啤酒,以防攝取過多嘌呤。

寒濕重 忌與其他海鮮同吃 

陳俊傑直言,大閘蟹的寒濕屬性偏強,部分人食小量大閘蟹已足以觸發身體問題,故提醒脾胃欠佳、皮膚過敏、筋骨、氣管、經期容易不適者,以及易頭暈頭痛、休息不足的人士,不宜進食大閘蟹,否則容易引發身體的舊患,更不應與果汁、汽水、其他海鮮河鮮和花膠等寒濕食品一同食用。

 

飲食攻略︳吃魚變聰明延衰老!營養師拆解DHA+EPA功效 盤點10大有益魚類,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歐文瀚

責任編輯︰林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