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港大活用大數據 時間銀行AI配對長者義工互助

發佈時間: 2020/07/31

「時間銀行」概念能鼓勵社區互助,惟社褔機構推動時依賴紙筆記錄,行政成本高昂。港大早前研發嶄新「HINCare」系統,以大數據分析用家習慣和趨向,AI更可自動配對義工和長者,令服務更貼心。港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鄭振剛指,疫情雖令整個計劃推遲5個月,但同時啟發團隊在社區中不單長者需要「義助」,未來冀再拓展不同領域。

隨着人口老化,長者不再只是受助角色,同樣亦可助人。時間銀行的概念,正是鼓勵社區內長者互助,並將助人時間化成「時分」,以便日後需要幫助時可用儲到的「時分」請人幫忙。惟傳統上「時分」依賴紙筆記錄,配對義工和長者亦涉及龐大行政成本,故港大早前開發出「HINCare」系統,利用大數據協助將增扣「時分」和配對工序自動化。

評分較高義工 獲優先配對

領導研發的鄭振剛教授表示,HINCare系統採用「異構信息」網絡,以大數據存儲長者的個人信息,甚至能分析其社交網及生活習慣,「例如長者不愛跨區做義工,或愛由同鄉幫忙等。」而系統下的長者互助手機App,更允許作評分,評分高的義工會獲AI優先推介,令長者更易獲得滿意服務。鄭補充:「如受助人居於無升降機的唐樓,AI會自動識別,不讓行動不便義工辛苦前往。」

系統後台亦能作圖表分析,讓機構了解服務需求點變異,更好分配資源,鄭說:「像疫情令更多長者需要口罩,社工通過數據分析可知不同地點的需求量。」且允許Excel批量輸入數據,以便早已推行時間銀行機構,毋須再花人力逐一輸入數據。

手機App反應佳 料800人受惠

目前系統已在聖公會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及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CFSC)應用,料有約800名長者和義工可受惠。

鄭振剛表示,手機App早在2月完成,惟受疫情影響,至7月才能投入中心,幸長者用後反應不俗,亦啟發團隊疫情中需要服務的對象不僅是長者,「像家居隔離人士,可能也要送飯,未來希望可拓展更多服務方向。」

鄭續說,因系統是受創科署創新科技基金資助的2年期「院校中游研發計劃」,冀在餘下8個月「急起直追」,向更多機構提供服務以收集數據和反饋,令系統更盡善盡美,「幸系統本身擴充性很大,能客制化App切合機構需求,像在聖公會App允許自選義工,CFSC App則因長者年紀較大,改由中心職員在後台配對等。」

應用須「貼地」 大字口語助長者理解

鄭教授笑言,做研究很易「點到即止」,而中游研發重視反饋,能拉近研究者和用家距離,「不單是提升算法速度,更要老人家覺得真係幫到佢。」因此團隊設計App的介面時,特意將字號較大,且用生活化口號作操作用語,「例如要求服務鍵叫『請幫手』;亦可按求助鍵打電話給中心職員在後台代填資料,令長者更易理解和上手。」

鄭教授補充,團隊在期間亦學到不少:「像時間銀行使用的『時分』,原來很多長者視作『真金白銀』,非常着緊有否被多扣時分。故設計App時特意安排由義工按『開始』計時,由長者按『結束』中止,確保雙方對所用『時分』有共識。」

記者:脫芷晴

編輯:黎家榮

美術:鄧建威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