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任伯年畫展 寫意見情

發佈時間: 2019/06/28

「海上畫派」先驅任伯年(1840-1895年),首次在香港舉辦個展。中大文物館館長姚進莊指出,香港對中國傳統水墨的收藏與研究本來就非常深入,卻從未為這位如此重要的人物策劃個展。他解釋,「海上畫派」中不止上海人,因當時上海發展蓬勃,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往。那一帶還有京、津,都同樣是「嶺南畫派」的重鎮。兩者的花鳥等作品,均來自「揚州八怪」的傳統。

「他是一位全才的畫家,無論畫人物、動物、花鳥都非常出色。」姚進莊認為,以人物畫設定為是次大型展覽的主題,可令香港觀眾認識任伯年的更多面向。

人物肖像新境界

82項任伯年畫作,均從中國美術館合作借出,除了一幅作品不是出自任伯年手筆,而是徐悲鴻繪畫任伯年的油畫。姚進莊說︰「徐悲鴻出生那一年正是任伯年過身那一年。二人從未見面,只是因為仰慕任伯年,於是徐悲鴻從他兒子取得一張黑白相,然後按黑白相畫出這幅油畫。」然而即使是油畫,仍可見徐悲鴻在任伯年的衣服上用上水墨渲染的筆觸,可見作品中西合璧的元素。

畫展主題亦專注於人物畫,「大部分人認識海上畫派,都知道他們以花鳥聞名,然而任伯年的畫作最重要的,許多都是人物畫。他把人物畫帶往另一個新的境界。以徐悲鴻畫論來說︰任伯年的人物畫達到寫意境界。從前中國文人畫山水畫的傳統較為重要。人物畫的地位向來不高。」

他的人物畫大多畫自身熟悉的人物,如畫二叔任阜長的作品,卻畫出其中禪意。寫意的人物畫同樣出現在其他作品之上,有的是用工筆畫的頭像,衣衫與身軀的筆觸卻是寫意的。「他對人物寫真度的掌握,是只需從簡單的綫條就感覺到衣服的質感,與體格和心境。既寫實又簡約地,把一個人的神態與樣貌表達出來。」

雅俗共賞見功架

中國傳統廳堂有時掛四屏,有時掛八屏,展覽中另一主題,包括展出的其中三屏畫,均來自不同典故如《蘇武牧羊》、《風塵三俠》、《東山絲竹》。然而即使未了解典故,畫中仍有奪人之處,有時畫中的動物尤為突出。如望向觀者的驢,彷彿就要從畫中走出來。「他只是用墨迹的深淺濃淡,就把驢的質感、肌理表達出來。這對二十世紀畫家影響甚深。」二十世紀「中國水墨四絕」畫家黃胄畫中的驢,與徐悲鴻作品中馬的肌理、神態與步伐都可從中見到任伯年的影響。

「這些作品之所以雅俗共賞,正因為只要你對中國文化有基礎認識,則可認得作品中的典故。即使不認識其中的歷史典故,也會對畫中生動的動物感興趣。」展覽中更有部分為畫稿,與完成作比對,更見相同情景的卻不同意境的表現。

編輯︰李嘉

美術︰鄧建威

部分圖片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