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治療泌尿道感染

發佈時間: 2025/07/17

治療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乃常見健康問題,尤其女性較易受影響。治療「膀胱感染」(Cystitis),可處方抗生素,例如「呋喃妥因」(Nitrofurantoin)、「曲美託普利-磺胺氧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奧格門汀」(Augmentin)、「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 及「氟黴素」(Fosfomycin)。感染症狀一般在治療後一兩天內逐漸消退,留意必須完成醫生建議的抗生素療程;以降低復發機率,同時避免抗藥性細菌出現。

小便灼痛,可考慮服用麻醉膀胱的藥物,如「苯唑吡啶」(Phenazopyridine),又稱「吡啶」(Pyridium);此藥物令尿液變成橙紅色,但不會殺菌,不建議長期服用。膀胱感染患者應多喝水,有助加快清除膀胱內細菌。

膀胱易受感染,癒後復發,應該進一步檢查,排除腎臟、輸尿管、膀胱或尿道有異常情況,如腎結石或泌尿道有阻塞。

預防膀胱感染,有建議飲用「蔓越莓汁」或服用「D-甘露糖」補充劑,但效用存疑,多喝水肯定有助於預防膀胱感染。另有建議性交後排尿,雖未有證實有效,做也無妨。停經後女性膀胱感染易復發,可考慮使用陰道雌激素;宜跟婦科醫生商量,平𧗾利害。

膀胱反覆受感染,預防措施無效,可考慮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但須小心副作用,同時誘發抗藥性細菌。出現抗藥性細菌感染,將會更難處理。使用預防性抗生素,有多種不同方式;包括持續服用抗生素或及性交後馬上服用,亦可以在出現膀胱感染跡象時,第一時間用抗生素。最新發展有混合多種細菌疫苗,預防泌尿道頻密感染。

「腎臟感染」(Acute pyelonephritis)一般較嚴重,必須小心處理;如有高燒、劇痛或無法飲水進食的情況,即需要馬上入院治療;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同時補充營養水份。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