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確診泌尿道感染

發佈時間: 2025/07/10

確診泌尿道感染

人體泌尿道包括「腎臟」(Kidneys)、「輸尿管 」(Ureter)、「膀胱」(Urinary bladder) 及「尿道」(Urethra)。腎臟過濾血液,產生尿液,經輸尿管,送至膀胱作儲存,稍後經尿道排出體外。

細菌經尿道進入膀胱,可引致「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包括「膀胱炎」 (Cystitis) 和較嚴重的「急性腎盂腎炎」 (Acute pyelonephritis);甚至細菌入血,形成更高危的「敗血症」(Septicaemia)。感染泌尿道的細菌,大多來自患者本人的腸道;細菌經尿道進入膀胱,可導致膀胱炎,再經輸尿管進入腎臟,可誘發「急性腎盂腎炎」。女性尿道短,相對較容易受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及尿道阻塞,還有「腎結石」(Kidney stones) 及「輸尿管倒流」(Ureteric reflux)。頻密性行為、陰道殺精劑、男性肛交,皆易有感染。

膀胱感染的病徵包括:小便有血(Haematuria)、下腹不適、小便灼痛 (Dysuria)、小便頻密(Frequency)、尿急難忍(Urgency)。較嚴重的「腎臟感染」 有其他症狀,包括發燒、嘔吐及腰痛。

醫生一般根據患者的的典型症狀,作出正確診斷。在其他情況下,或需要安排尿液測試,包括懷孕婦女、懷疑腎臟感染及頻密感染。

尿液常規檢查查看有沒有白血球增多現象,並進行「種菌檢查」(Bacterial culture)。如發現致病細菌,即馬上進行抗生素敏感度檢測,有助處方合適抗生素。懷疑腎臟或泌尿道有阻塞,或須考慮安排造影檢查,包括超聲波、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