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細胞」(Lymphocytes) 包括B細胞、T細胞及NK細胞,B細胞轉化成「漿細胞」,負責製造「抗體」,對付細菌病毒。淋巴癌大多源自B細胞,毒性可高可低;T細胞及NK細胞淋巴癌較少見,毒性一般較高。
五十歲陳先生發現自己左眼逐漸突出,視覺見重影;醫生起初懷疑與「甲狀腺功能亢進」(Thyrotoxicosis) 有關,即「格雷夫茲病」(Graves’ disease),屬自體免疫系統疾,可同時影響甲狀腺及「眼窩」(Orbit)。磁力共振檢查顯示眼窩內有大腫塊,活組織檢查確診「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正電子掃描未見擴散跡象,骨髓穿刺亦沒有癌細胞。治療方案包括「CD20抗B細胞單抗」(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y) 加 CHOP 化療,無需用放射治療。眼窩近大腦,癌細胞很大機會擴散入腦,一般化療無法入腦清除;建議利用「腰穿」(Lumbar puncture) 進行「鞘內化療」(Intrathecal chemotherapy)。另一選擇是靜脈注射大劑量化療藥物「甲胺蝶呤」(Methotrexate),然後注射「亞葉酸」(Folinic acid) 作解藥;可避免淋巴癌細胞上腦,效果更佳。
四十歲的李小姐近月發現雙眼外側眼角有腫脹,檢查顯示雙眼淚腺皆有腫塊;雙同位素(F18-FDG + C11-Acetate) 正電子掃描見低毒性「淚腺腫瘤」(Lacrimal tumour),活檢確診低毒性的「邊緣區 B 細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醫生處方「CD20抗B細胞單抗」,療效良好。
五十二歲的李先生突然發現自己望右有重影,同時有鼻塞現象;磁力共振顯示鼻腔有腫瘤,並已經擴散至左眼窩,影響視力。鼻腔腫瘤活檢確診高毒性「殺手細胞淋巴癌」(Natural killer cell lymphoma),正電子掃描及骨髓穿刺活檢確定癌細胞未有全身擴散跡象。李先生接受化療加放射治療,病情迅速受控,之後再作鞏固化療。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