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艷
張宏艷

只放7粒米

發佈時間: 2023/09/07

只放7粒米

慈山寺的朋友,送來兩包經法師灑淨加持的「慈山米」。吃的時候也非常特別,不是把米全部放入電飯煲,而是每次只拿7粒米,配合平時的米飯一起煮,一起吃。

這些米是8月下旬盂蘭法會期間,派發給到訪慈山寺的善信和義工等有緣人。派米是香港獨有的盂蘭節傳統,可能源於1950年代,當時不少潮州人開米舖,於盂蘭勝會用白米為無主孤魂舉行超渡儀式。儀式過後,把白米派給善信,名為「平安米」。

這引起我的好奇,為何不是全包米用於煮食,而是每次只放7粒米?原來有一個故事。

佛陀所有的弟子中,「阿難陀」以多聞稱著,相貌莊嚴,記憶力最強。有一天,他遵從佛陀指示,將袈裟拿到海邊浸洗,不料一浸水,海上即刻波濤洶湧。阿難使用神力,將須彌山移來壓上袈裟,但仍舊不能平息風浪。他們向佛陀求助,佛陀輕輕拈起一粒善信布施的米,叫他放在袈裟上。阿難半信半疑的將這粒米丟進水中,竟然一下子就風平浪靜了。

佛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一粒稻穗從最初的播種,經過灌溉、施肥、收割,農民出了不少汗水才能種出一粒米,得來不易,比山更重。聽了這個故事,明白其中意義,每次只取7粒米,與白米混合同煮,仔細品嘗功德。

(本欄逢周二、四刊登)

撰文: 張宏艷 資深傳媒人、資深港媽
欄名: 每日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