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冷凝集素病」致嚴重貧血

發佈時間: 2022/11/03

「冷凝集素病」致嚴重貧血

30歲的陳小姐驗身時發現嚴重貧血,且有溶血現象;網細胞數量增加、「乳酸脫氫酶」濃度增加,膽紅素升高,「結合珠蛋白」下降,顯示「溶血」現象嚴重。「抗球蛋白測試」(Anti-globulin test)呈陽性反應,顯示陳小姐體內有對付自己紅血球的「自體抗體」;「冷凝集素」(Cold agglutinin)呈強烈陽性反應,確診「冷凝集素病」。

冷凝集素乃非常特別的IgM抗體,針對免疫系統內的「補體」蛋白;在低溫情況下,令紅細胞凝集,引發溶血現象,導致貧血。陳小姐是一位空中服務員,機艙內溫度較低,令溶血加速,貧血加劇;接受治療後,病情迅速改善,很快便可返回工作崗位。

冷凝集素病屬罕見疾病,「原發性冷凝集素病」病因不明,繼發性的病因則包括「肺炎支原體」及「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感染,還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癌」、「漿細胞骨髓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手指可能出現「雷諾現象」(Raynaud phenomenon),遇冷血管收縮然後擴張,皮膚膚色先轉白,然後變藍再轉紅。

低溫令溶血加劇,建議患者長時間保持身體溫暖,避開寒冷天氣和環境。如有需要輸血,必須先把血液暖至攝氏37度。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經常接受輸血,可考慮藥物治療,以抑制體內抗體;首選抗B淋巴細胞單抗「利妥昔」加化療藥物「苯達莫司汀」。年長患者體弱,可考慮單用「利妥昔」,免用化療。

如果療效欠理想,可考慮用「硼替佐米」及「依魯替尼」作二綫治療,其他還有補體抑製劑「蘇替木單抗」。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