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滌心靈的校園︰IIM

發佈時間: 2020/07/03

洗滌心靈的校園︰IIM

校園建築一向是路易‧康(Louis Kahn)展示其哲學的舞台,但集其大成的卻不在美國本土,而在二戰後剛獨立的印度。1960年古吉拉特邦(Gujarat)脫離孟買邦自治,邦內最大城市阿默達巴德(Ahmedabad)發展潛力驚人,印度管理研究所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IIM)亦應運而生,並委託康為建築師,期望他能將西方教育模式帶到新時代校園。

路易‧康相信,課室只是知識學習的原點,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互動、獨立思考、吸收及批判傳統才是教育真諦。因此如小城鎮的校園裏供聚集、相遇、討論的過渡空間成為了主角,廣場、花園布滿每個角落。

身為外來建築師,其設計除要適應嚴峻氣候外,尊重及發揚當地文化尤為重要,康參照了印度傳統民居,以在地材料紅磚及混凝土完成所有建築,整體一致又跟環境完美融合。無論是走道的圓拱門結構或是外牆窗戶,都能讓人發現這些傳統物料及工藝於現代建築中的新意義。

1974年,剛從印度回國的路易‧康於紐約車站心臟病發逝世,遺憾地未能親眼目睹IIM的落成。康深受古羅馬遺址影響,設計着重體量質感,愛以簡潔的幾何形狀構建出別出心裁的空間。沒有教條式的理論卻會跟磚對話,不追求花巧奪目,憑着光與影樸實地創造出感動人心的建築,縱然作品數量不多,卻全是殿堂級的瑰寶。

建築除可標誌着未來,還能帶我們重投歷史文化懷抱,審視現在,探求真理。校園建築更往往成為洪流中年輕人的避難所、新思維的革命地、夢想和現實的戰場,試問誰會忍心將課室變成守衞森嚴的牢房?或許建築師卑微的願望,是下一代都可以在他們塑造的環境內健康學習、獨立成長,為校園外漫長的挑戰做好準備。(路易康篇之二)(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Csir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