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海山科研團隊
關海山科研團隊

腸道菌失衡致病    益纖菌食用保健

發佈時間: 2024/01/17

腸道菌失衡致病    益纖菌食用保健

所謂「人如其食」,吃進不同食物,就有不同的細菌在腸道。簡單來說,腸道細菌大致分為好菌、壞菌和中性菌。但當腸道菌群失衡時,壞菌會利用機會引起多方面的症狀。

腸道菌失衡首當其衝當然是腸胃,會出現腹痛、脹氣或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腹瀉,嚴重者引發腸易激綜合症(IBS)。瑞典研究發現飲食質素與產生氣體的腸道菌水平,以至IBS的症狀有關。台灣研究發現有哮喘或鼻敏感小朋友的腸道菌多樣性較低,製造短鏈脂肪酸的益菌數目較少,腸道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能調控呼吸道免疫細胞功能及其反應。

長期不當飲食導致腸道菌失衡、內分泌失調,可能增加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綜合症症狀的風險。香港中文大學食品及營養科學課程、食品研究中心及海山基因團隊發表的本地臨床研究報告指出,腸道菌如巨單胞菌、脫鹽桿菌等,均與代謝指標如BMI、血脂、體脂等有關。參與臨床研究者在服用膳食纖維及益纖菌後均能顯著減低BMI、脂肪量、胰島素阻抗指數(HOMA-IR)、三酸甘油脂量等。

有利腸道運作的食物包括含豐富非水溶性纖維的全穀物、根莖及蔬豆類等。它們吸收水分後能增加糞便體積及改善便秘。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新鮮水果及黏滑型食材,能幫助軟化大便及降低血液膽固醇。大家亦可選擇含有益菌的發酵類食物如乳酪、味噌及天貝,但需留意糖和鈉含量。食用無添加的金裝益纖菌可提供優質益生菌和益生元,促進腸道益菌,是簡單方便的腸道保養方法。

(本欄逢星期三刊登)

 

撰文: 關海山科研團隊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榮休教授、食品研究中心主任、海山基因及益生活有限公司創辦人。
欄名: 益生第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