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舊法四分一病人 8年內心功能減退 新起搏方式改善泵血 降心衰竭5倍

發佈時間: 2023/09/04

心率過緩患者或需植入心臟起搏器,但亞太心律學會專家指,傳統起搏以電流刺激病人心尖,或致左右心室不同步收縮,有本地研究指四分一病人在8年內會出現心臟功能減退。而新型左束支起搏方式則通過刺激心室壁,可改善泵血效果,國際研究指可將心衰竭風險激減2至5倍。

香港年均有2,600人因心率過緩需植入起搏器,但沿用逾50年的右心室起搏存在隱憂。第16屆亞太心律學會科學會籌委會榮譽主席劉柱柏指,心率過緩可引發頭暈、氣喘、失去知覺或腦部退化,植入起搏器是唯一治療方式,但港大早有研究指植入傳統起搏器後,約四分一人會在8年內出現心臟功能減退,年長、心臟功能差者影響尤大。

劉指,本港早已引入新型左束支起搏器,新起搏器會直接刺激患者心室壁,改善泵血效果,國際研究指可將心衰竭入院率由11.7%降至2.4%;死亡、心衰竭及需更新起搏器比率由23.3%降至10%。惟因新技術較複雜,熟練醫生不多,且尚待更多研究數據證實其穩定性,在港普及率現僅40%。劉強調,非所有人要用新法,「暫只建議每日使用起搏比例逾40%者考慮。」

新心臟CT軟件 提升房顫手術準確度

籌委會聯席主席陳藝賢指,患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因左心耳有危險結構易形成血栓,增中風風險,而本港缺血性中風患者每5人便有1人因房顫所致。雖然服薄血藥可減中風機會,但5%人難長期服藥,若靠手術封堵左心耳防血栓掉落,則要做全身麻醉,風險不低。而本港及澳門3醫院近日進行亞太區首個研究,證實以新型心臟電腦掃描(CT)軟件模擬手術過程準確度達95%,較傳統做法的71.4%和43%更高,且病人僅需半身麻醉;團隊未來半年將展開第2階段大型臨床研究,冀可加快應用。

記者︰脫芷晴

美術:顏玉玲

舊法四分一病人 8年內心功能減退 新起搏方式改善泵血 降心衰竭5倍

陳藝賢指,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耳易形成血栓增中風風險。(冼偉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