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清潔服務商拓智能回收 多管搶人控成本 保職安健

發佈時間: 2023/05/05

不少人以為從事清潔服務沒有前途,事實上,香港過往已有成功例子,有港企由做清潔開始,擴展至做回收、園藝,未來甚至參與減碳方案,成功心得之一,是捉住員工的心,搶到足夠人才。

碧瑤綠色集團由清潔服務起家,集團行政總裁吳玉群(Phyllis)接受訪問時表示,一切由一份標書開始。「我們有7兄弟姊妹,小時候父母已從事清潔服務,我8歲起幫手,因為排行最細,做比較輕鬆的倒垃圾、清潔、吸塵。」

從小接觸清潔行業,Phyllis從不抗拒,甚至對業務生出感情。後來政府將清潔服務外判,二哥(現任集團主席吳永康)大學畢業,寫了一份詳盡的計劃書投標,一家人的命運從此改寫。

厭惡性行業請人難

第一個投到的項目是公廁清潔、消毒,「如果請不到人,我們都要自己做」,後來政府認為外判可行,更多部門將服務外判,包括清潔、園藝等。1980年創立的碧瑤,憑經驗獲得更多中標機會,並在2014年於香港主板上市。

疫情3年,Phyllis坦言他們並非首當其衝的行業,相反處理醫療廢物、進行蟲害管理及清毒等,都有助提升生意。「最大的困難是請人」,清潔和園藝等都是人力密集的工作,工作辛勞,而且高厭惡性,沒多少人肯入行,行業亦有老化趨勢。

為了留住員工,該公司加強培訓工作,「例如教導安全和清潔技術,讓員工工作時更得心應手,減少受傷機率」。同時採用更好的清潔工具,「簡單如一塊毛巾,使用微纖毛巾,抹一次就有效,減低工作量」。此外,又設立了最佳員工獎,在節日派水果,讓員工得到肯定,「方法十分奏效,流失率比同類型公司低」。

說到職安健考慮就更多,「我們有幾千位前綫同事在外工作,日曬雨淋體力勞動,很多都已年長,不想他們受傷或勞損」。集團設立了職業安全健康部門,讓同事到前綫講解,提升安全意識。「做好安全系統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種,因為員工受傷我們要負責之餘,更會少了工友工作,須另聘替工。」Phyllis稱,防患於未然才是上策。

說到未來,Phyllis強調須數碼化、科技化。其策略及投資總監周榆桐(Ron)表示,在廢物回收方面,亦運用了綠色科技,「傳統的三色回收桶有兩個問題,首先是沒有鼓勵市民進行回收,第二是如果有人將垃圾胡亂投放,就會造成污染,令整桶物品不能回收」。

回收儲分換禮品 大數據助政府訂策略

有見及此,該公司將回收桶轉化為智能回收機,採用會員制,市民可在回收時儲分,然後憑分換領即食麵、飲品或環保袋等。「透過物聯網及無綫技術,智能回收機盛滿時便會通知我們,即時進行回收,解決過早收集浪費物流成本,以及太遲收集造成的環境滋擾問題。」大數據還可以幫助政府制定策略,將資源分配在合適的時間及地點進行回收。

此外,基於已有不少園藝及回收項目,碧瑤正研究未來出售「碳信用額」。「香港市場才剛開始,我們將留意發展,相信有很大空間。」

企業新商機 兌換「碳信用額」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沙田院校健康及生命科學系署理高級講師魏家寶博士表示,人類活動會燃燒化石燃料,增加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令全球暖化,如果排放量與吸收量對等,就是「碳中和」。

2015年聯合國195個成員國通過氣候協議《巴黎協定》,實現減碳目標,「每個地方的碳排放來源都不同,像香港是個消費城市,66%碳排放來自發電,18%來自運輸」。針對這些來源,港府於2021年制定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當中4個重點為︰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全民減廢。

內地歐盟設碳交易市場

魏家寶稱,減碳排放可兌換「碳信用額」,「例如一間公司做充電系統,為汽車充電1小時可以走1公里,相對柴油車走相同里數省到的碳排放量,就可以產生碳信用額,像股票一樣於碳交易市場賺錢。」現時內地和歐盟都有碳交易市場,他相信這是未來的大發展方向,「過往公司做環保只是投放資金,現在不但可以有回報,還有品牌效應。」

原文刊《香港經濟日報》

記者︰歐陽佩

美術:招潤洪

清潔服務商拓智能回收 多管搶人控成本 保職安健

IVE沙田院校健康及生命科學系署理高級講師魏家寶(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