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柏良
姚柏良

旅業復甦是錯覺

發佈時間: 2022/11/03

旅業復甦是錯覺

實施0+3後,外界對旅遊業總有復甦的「錯覺」。措施是提升了港人外遊的興趣,但據旅議會估算,10月份只有百多個出境團,而疫情前平均至少有二、三千團。雖則入境外國旅客由9月的1.4萬增至10月的3.2萬,其實每天平均只有約千人,與疫情前每月過百萬比較,可見旅遊業的營運空間未見顯著改善。

事實上,由於與內地通關遙遙無期,整體訪港旅客增幅仍處極緩慢復甦階段,加上郵輪碼頭停擺,整條旅遊產業鏈仍然在缺氧狀態。旅行社大概只能恢復一成的業務。至於酒店,更加要面對取消酒店檢疫安排,宅度假需求減少,入境旅客增長有限的多重打擊。

故此,香港的旅遊業界,只是在黑暗的隧道中看見了還遙不可及的曙光,仍然在垂死邊緣中掙扎,當刻最迫切是續命生存。過去兩年多,防疫抗疫基金和兩輪的保就業計劃,對支撑業界生存起到一定作用。可是,保就業計劃在7月完結,施政報告沒有新的支援措施,復甦前景又未明,有旅社結業,並不意外。

政府多次強調,已撥出38.8億元為旅遊業紓困,但這僅佔防疫抗疫基金和預算案3,484億支援開支總額的1.1%,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又是最受疫情打擊的超特困行業,1.1%的支援額明顯是不成比例。更令人詬病的是,政策欠持續性,沒有按個別行業的情況作出精準扶持,此刻政府放棄繼續輸氧,令旅業失去支援,變相令之前的努力白費。

現時政府主要靠本地遊支援旅業,包括推出「文化古蹟遊」和優化「綠色遊」,計劃雖可起一定程度的「吊鹽水」功用,也可讓旅社為入境遊重啟早作準備,可是,整個旅遊業是難以靠本地遊支撑。

香港旅遊業目前最需要的,是政府的關心和信心,扶助業界挽留人才,制定通關時間表,帶來外來旅客的活水。筆者聯同業界向政府爭取「入境團0+3優化方案」,允許入境旅行團豁免部分黃碼限制,務求在業務上有所突破。而最關鍵的,是香港對外對內全面通關復航,旅遊業才能真正走出黑暗的隧道。

(本欄隔周四刊登)

撰文: 姚柏良 香港中國旅行社董事長
欄名: 旅友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