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轉運商疫市突圍 攻「社交電商」 拓全球網購市場

發佈時間: 2022/10/14

疫情改變購物習慣,網購競爭劇烈,主攻跨境網購轉運的Buyandship,今年首季核心業務錄7成增長,月活躍用戶逾90萬。

預計疫情對網購業務的增長因素勢將淡化,該企今年起推行強化「社交電商」新策略,冀藉會員分享購物資訊,讓其他用戶更多使用轉運服務,配合格價、自動化下單等功能,伺機發展成更大型的跨境購物平台。

疫情起伏,但網購在這兩年多已成為港人生活日常。Buyandship聯席創辦人李兆倫分享,該企8月香港轉運業務錄得按年8成增長的佳績,特別是近期積極加強社交電商,成為業務增長的強心針。

Buyandship周均1200帖文

Buyandship為網購海外貨品的客人,提供存倉海外再轉寄的轉運服務。過往,該公司有專責小編在社交平台分享購物資訊,李兆倫解釋,兩年前已銳意開拓用戶創製內容,開設群組讓會員分享購物情報與心得,因內容屬真實用家的經驗,不少會員都會參考。「以今年初計,群組平均每月錄得4,000個購物分享帖文,其他會員對別人的網購戰利品很感興趣。」

他續指,以社交平台推動其「社交電商」有局限,特別該企是對會員喜好、習慣的追蹤能力有限,因此打算逐步改以自家App與官網為主軸,最終於7月開通有關功能「Buyaholic」,邀請用戶分享之前在Buyandship的網購「戰利品」,以及網店網址、節省了多少錢(海外網購相比本地購買的差額)等資訊。作為報酬,用戶每完成一篇分享可獲代運費減免。他表示,初步反應頗為理想,上綫至今平均每周有1,200個帖文。

任何依賴用戶創製內容的購物網站,帖文質素與可信性是吸引用戶的關鍵,李兆倫強調,用戶須是真正買家才可分享,加上設立具體指引與審核機制,「刊登的項目一定是能省錢、本地沒有的產品。」他透露,日後平台升級時,更會加入智能建議功能,讓分享者製作更具吸引力的帖文。在香港之後,亦會陸續在其他市場如台灣、菲律賓等地推出。

收購格價網 整合業務

談到整體業務情況,李兆倫指出,首季業務增長7成,今年面對兩大挑戰︰首先因俄烏戰爭等國際局勢所致,物流費用續升,估算今年至今空運成本上升3成;另外滙兌問題,因該企的海外市場多,收費採用當地貨幣,但營運上該企以港元支付各市場空運費用,美元強勢變相嚴重蠶食該企海外利潤。他強調,暫無意改動價格,而空運費用預計會隨航班恢復逐步回調。消費習慣上,港人購買日本貨品的佔比大增至近一半,衣飾類產品為最大項目,取代該企以往以美國網購為主的情況,他估計這亦與日圓急貶吸引網購有關。

長遠發展上,李兆倫冀Buyandship能發展成更方便的全球網購市場,供香港與亞洲市場消費者選購海外貨品。該企早前收購一個格價網站Comparee,將會與轉運業務整合。另外,該企去年曾提及有意在3年內申請上市,但李在訪問中表示,考慮今年的投資情況非常保守,該企暫緩上市目標,並在市場擴張等方面亦會更審慎。

增強AI自動化 減人手負擔

早期的Buyandship,用戶在網站填寫代運請求後,本是由後台處理物流程序,涉不少人手工序。隨該企加強電商功能,亦加入更多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元素,加強銷售同時亦減輕人手處理負擔。

開發智能推薦功能

李兆倫介紹,現時正加緊研發自動程序。現時該企設「代購」服務,在部分地區,用戶可直接在Buyandship下單,該公司便會在海外電商網站代購,並處理物流安排。現時這種交易須部分人手操作,完成自動代購程序後,系統收到用戶定單後便直接在相關網站自動購貨,填寫資料並代為付款。他認為,有關功能結合社交電商,能讓該企用戶當見到有心儀商品便直接經Buyandship購入,所有購物程序由電腦代勞,更方便。

其後,該企亦打算開發智能推薦功能,日後引入機器學習功能後,可望基於更多參數提供建議,加強推薦準確度。

原文刊《香港經濟日報》

記者:周俊霖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