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萍
陳燕萍

端午的龍舟飯

發佈時間: 2022/05/24

端午的龍舟飯

「端午」意喻「雙五」,端午節落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常常有賽龍舟、食糭子、食龍舟飯、游龍舟水、纏五彩絲線、戴香包、掛艾草與菖蒲等習俗。何謂「龍舟飯」?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一書中寫道︰「龍船」得勝還埠,則廣召親朋燕飲。這種宴飲,珠三角人稱為食「龍舟飯」。由俗溯源,端午節扒龍船這一習俗,在屈原投汨羅江之前就有。按照《大戴禮記‧夏小正》的解釋,「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目的是「蠲除毒氣」。古人認為,五月五日這一天陽氣至極,正是「毒氣」最盛的日子,所以要驅邪保平安。

龍舟飯最初的目的是請扒龍舟的壯丁宴飲,讓他們吃了之後划船特別有力氣。最簡單的是用糯米加上臘肉丁、蝦米、墨魚丁、香菇粒造成「一鑊熟」,特別飽肚。現在的龍舟飯就豐盛多了,每席有菜十餘盆,主菜稱「龍舟菜」,用料有辣椒、黃豆、豆角、芹菜和豬肉絲,有些地方則是必備一碟蒜頭蒸辣椒。據說,由於扒龍舟會被水花濺濕身體,因此這道菜可以驅除「扒龍舟的人」身上的濕氣。

龍舟飯可以說帶有明顯鄉村特色的,大多從村民中挑選業餘烹調高手掌勺,並到各家各戶借來炊具、碗碟,支起案板,壘好大灶,煮的是大鍋飯,炒的是大鍋菜。俗話說「吃過龍舟飯,飲了龍舟酒,全年身體健康無憂愁。」期待疫情後,與大家相約去感受當地的賽龍舟及一嘗龍舟飯,感愛當地的端午傳統習俗。

(本欄隔周二刊登)

撰文: 陳燕萍 大航假期集團董事長及主席,粵港澳大灣區旅遊聯盟—創會常務副主席,國際旅遊食評家。
欄名: 自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