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25至29歲青年3成在職貧窮 逾半具專上學歷 學者促關注學位錯配

發佈時間: 2021/11/19

政府早前發表香港貧窮情況報告,當中提及去年的青年貧窮人口約14.4萬,創2009年有紀錄以來新高,有3成25至29歲青年屬在職貧窮,逾半人更具專上學歷。

有學者分析指,去年青年貧窮情況主要與新冠疫情令青年或家人失業有關,惟亦關注青年就業政策落後,且有學位錯配問題,大灣區亦未必是出路。

在各項政策介入後,青年貧窮人口由約14.4萬減至4.4萬,比2019年介入後的4.9萬更低。報告的專題文章分析稱,青年貧窮率大減10.8個百分點,主要因期內派發一萬元現金效果顯著,惟表明其他恒常現金項目涵蓋率較低。

疫情令失業率升

報告又指出,25至29歲貧窮人口中,有9成已完成學業,惟經濟衰退下,有3成人失業;另有約3成在職貧窮,當中54.1%有專上學歷,且大多是住戶唯一在職成員,養家負擔大,惟相信只要他們累積更多工作經驗,收入應有提升,改善家庭貧窮情況。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指,本港青年貧窮率一向偏低,且與家庭貧窮有密切關係,去年青年貧窮人口增加,料因疫情令失業率上升,年輕人或其家人因失業而跌入貧窮綫,惟只要就業情況有改善,青年貧窮率亦會回落。

然而,他認為,政府分析只着重數字,未能正視年輕人開始尋求事業多元發展,「唔再係畢業就搵工、升職、買樓」,如近年興起的「斜槓族」,即同時從事不同工作甚至工種,惟他們或隨年紀增長,希望穩定下來,但社會缺進修配套,若工作「困身」,便難再抽時間進修,目前應正視。

近年專上學位供過於求,社會早關注學位貶值。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指,部分年輕有高學歷者若不願從事基層工作,收入減少便較明顯,惟相比之下,較低學歷的在職貧窮率明顯較高,反映學歷仍有其價值。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則關注,部分基層出身同學或以為某學科可改變家庭經濟,惟商業一類非專業學科未必與同學自身興趣與能力相關,易「浪費」所學,若同時缺語文、解難與溝通能力等職場技巧,學位更難帶來較高收入。

大灣區競爭更大

報告專題文章結語表示,政府會推動經濟復甦並創造就業,亦會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其中大灣區建設可提供更多優質就業機會和職業選擇。葉兆輝質疑,社會不時以為「香港撈唔掂就去大灣區」,但後者競爭更大,強調政府應着手創造本地職位及不同出路。他又提到,年輕人普遍願努力工作,社會有聲音要求拒聘2019年或以後的畢業生,直言社會應放下兩年前的事,反問「想多個有能力嘅年輕人,定乜都投訴嘅年輕人?」

李兆波亦指,大灣區生活水平較低,但競爭同樣大,若畢業生本身無特別優點,「去邊都死」。他續稱,開關後內地專才可重新來港工作,他們往往比本港畢業生有較高能力,故受僱主歡迎,坦言「經濟好,佢哋(競爭力較差者)仲大鑊」。

記者︰李卓謙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