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認知行為治療 助青少年減失眠 首證可預防 日後風險少71%

發佈時間: 2021/03/05

失眠問題困擾不少港人,過往研究指香港約10%至36%青少年有失眠問題。有中學生每周失眠2次,曾以「數綿羊」分散注意力,卻愈數愈難入睡。最新研究發現,青少年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後,日後失眠風險可減71%,首次證實失眠可預防。專家提醒市民保持良好睡眠習慣,亦毋須對失眠過分憂慮,否則或造成惡性循環。

中大精神科學系、港大心理學系以及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心理學院在2015至2017年期間,於香港20間中學邀請242名12至18歲中學生參與研究,學生至少有一位父母失眠,本身亦有輕微失眠症狀。學生分成2組,其中一組接受為期4周、每周1節小組認知行為治療,包括睡眠知識、觀念糾正及限制睡眠時間等。

研究團隊以每周有3晚或以上失眠為標準,結果發現未參與治療的學生發病率為20.7%,參與治療的學生發病率僅5.8%,團隊持續跟進一年,發現經治療者失眠風險減低71%。

日記紀錄習慣 睡前勿用手機

參與計劃時讀中三的Tommy說,其父亦有失眠問題,自己當時平均一周失眠2次,有時輾轉反側整晚也未能入睡,曾試過「數綿羊」分散注意力,但愈數愈難入睡。他在研究員指導下用日記紀錄睡眠習慣,重新認識失眠,睡前亦避免用手機等,情況漸有改善。

中大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稱,研究為全球首次證明青少年失眠屬可預防,以往研究顯示如父母患失眠,其青少年子女失眠風險為常人3倍,加上青春期有較大機率失眠,反映青少年階段為預防失眠關鍵時期。

榮指,不少人擔心失眠的影響,愈擔憂愈睡不着,造成惡性循環。他指睡眠有如電腦關機,需先停止應用程式運作,再關閉系統,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建議大眾保持良好睡眠習慣。

記者︰李明佑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