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魚過敏者 鯇魚較高危 中大發現 納世衞資料庫

發佈時間: 2020/12/18

魚類過敏為香港常見食物過敏之一,中大發現港人常吃的鯇魚較其他魚類容易致敏,並找到相關的致敏原標誌物,已納入世衞資料庫。專家提醒過敏症狀嚴重可致命,未來會研究新的測試技術,並建議測試中包括更多魚類,避免患者過度戒口。

過往研究顯示,約0.25%學前兒童食魚後會有過敏反應,何太的女兒是其中之一。她憶述女兒8個月大時吃了一小口魚肉,便開始嘔吐、皮膚發紅以致其哭喊,家人即把她送往急症室,其後何太一度不敢讓女兒食任何魚類,令其體重較同齡兒童輕,後期測試發現可食用三文魚,體重才漸變正常。

鯇魚小清蛋白 為致敏原標誌物

現時患者如要知道能吃何種魚,可接受過敏測試,惟多以西方魚模型為基礎,未有華人主流食材。基於鯇魚為本港最常引起魚類過敏品種,中大醫學院安排28名本港患者隨機進食含鯇魚、三文魚或安慰劑的試食品,結果發現,14人只對鯇魚過敏、5人同時對兩者過敏,1人只對三文魚過敏,顯示部分人只對特定魚類過敏,意味對鯇魚過敏者可改食其他魚類。

中大團隊其後招募69名對鯇魚過敏者作血液測試,發現鯇魚的最低致敏劑量比三文魚明顯較低,即較小量的鯇魚已可致敏,並成功識別出鯇魚小清蛋白(Cten i 1)為相關的致敏原標誌物,已納入世衞致敏原數據庫,成為診斷過敏工具之一。

記者︰李明佑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