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團體倡引入 女性尿兜減排隊時間

發佈時間: 2019/12/06

女士外出如廁時不時要排隊,在「人有三急」時急上加急;有團體建議將「女性尿兜」引入本港,當女性站立如廁時將尿斗放於排尿位置,尿液便會引流至尿兜,既可方便坐下有困難的孕婦及長者,更能減省排隊人流,盼本港政府或公私營機構可參考引用。

女性尿兜在港聽起來是「新鮮事」,但於英、法、德、日本及四川等地早已設有。香港廁所協會副主席熊志權表示,女士於如廁時配合廁所內的紙型即棄尿斗或自備的尿斗使用,將尿斗放在排尿位置,尿液排到尿斗內再引流到尿兜,可避免滲漏。

他指出,女性尿兜的設計方便坐下有困難的孕婦和長者使用,而尿兜佔位較細,適合在空間不大的舊公廁加建,「女性尿兜的好處是快,女性一般由進入廁所至完成如廁,需約2至3分鐘,如使用尿兜可減至1分半鐘至2分鐘。」

尖東交滙處公廁 全港最佳

該會秘書崔妙塋則指出,女性尿兜的造價不貴,「一個約3至4位數」,並建議本港廁所可考慮使用光觸煤技術、公共廁所室內除臭系統等,改善細菌或臭味等問題。食環署回應指,規劃或翻新公廁時,盡量符合男女廁格數目比例要求,對新科技及設施持開放態度,如有需要會考慮採用。

另外,香港廁所協會響應每年11月19日的聯合國世界廁所日,早前巡查了本港160多間公廁,進行2019年香港最佳公廁選舉;結果最佳公廁的金獎由尖沙咀東公共運輸交滙處公廁獲得,協會指廁所內有音樂及語音提醒用家保持清潔,以及員工工作有熱誠。至於獲銀獎的是大角咀洋松街公廁,銅獎為灣仔堅拿道公廁。

崔妙塋稱,巡查的公廁中經政府撥款完全翻新的公廁有15間,惟情況未如理想,無一獲獎;她舉例調景嶺公共交通交滙處公廁,5間廁格有2間損壞,坐廁沖水後地台會滲水。至於未翻新的北河街公廁情況最差,不時浸水。

記者:胡靜嫻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