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粉嶺軍地村 守望風水塘

發佈時間: 2019/06/21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不少鄉村風水塘已填平、徵作政府蓄水池或隨廢村消失。走進粉嶺軍地村,難得看到祠堂前一潭碧水,水光瀲灩,旁邊一塊年深日久的手寫告示牌,介紹是風水塘,着遊人多加愛護。其面積與為人熟知的粉嶺圍風水塘相若,但沒有後者的雕欄玉砌與高調。現在池塘由年屆八十的軍地村司理劉培興勤懇照料,他總提着一把長柄撈箕,在祠堂與水池間奔走。

他小時候看着長輩和其他村民開掘池塘,「大人唔畀我幫手,老人家好固執的。」轉瞬他便成老人,接力打理。據祖輩流傳,以前村側只有小水池,有天來了位風水先生,指軍地屬蟹形格局,三面環樹,需在正面建風水塘。

四姓人齊心合力

軍地是雜姓村,住有劉、楊、官、鄭四姓,當時每個家族都撥出土地,「個個出力一齊掘,嗰時好少話有錢出錢。」池塘本來只正對祠堂,但兩側居民希望開門便見風水塘,於是向兩端延伸至今天模樣。其時水源上接虎地排松山的山水,分流至各家耕地,最終流到風水塘。軍地在60年代以前只有井水可用,池塘為他們蓄水防災,功不可沒。

兩位現任村長劉有興和劉永安較劉培興年輕十數年,記得年少時在水池游水,猶如村民私家泳池,更會捉生魚玩。「鄉下人諗到無嘢好諗,村民就提議養鯇魚和鯿魚,幫補收入。無魚只是死水嘛,只借給本村村民。」後來山上開發,水質不再,歷時數月的曬塘勞師動眾,村民也失去興致。此後魚塘反更「風生水起」,有巴西龜、錦鯉、清道夫和福壽魚等,加上村民餵飼和劉培興悉心料理,生機勃勃。

為風生水起養魚

三人指偌大的風水塘於粉嶺所餘無幾,大部分填平作停車場,因利潤非常「和味」。劉永安說︰「我哋村一定反對,風水來說村前一定唔可以有建築物。」劉有興說有村外人想租來養魚,「而家唔會想再租,只想好好保養,令村民住得舒服,維持畀下一代。」

以前村民一開門就正對田基路、草地和池塘。池塘坐東向西,黃昏時倚傍晚霞與皇后山,景色宜人,可惜山下正興建十多幢高樓,村民亦擔心景色不再。

撰文︰方晨

攝影︰林良明

編輯︰李嘉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