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總是如此美麗而令人傷感,成就人生中難以磨滅的印記和回憶。日本名導岩井俊二1996年的經典名作《情書》陪着一代人成長,20多年過去,岩井俊二把《情書》的情懷來個另類延續,場景也由日本搬到中國,以《你好,之華》述說連綿兩代的遺憾,刻劃細緻動人的成長往事。
《你好,之華》由陳可辛監製,兩代實力女星周迅和張子楓主演,加上《相愛相親》老戲骨吳彥姝,彷彿在述說老中青三代女性的成長和愛情經歷。
故事由袁之南離世的清晨開始,她留下的就只有一封信及一張同學會邀請函。妹妹之華(周迅飾)代替姐姐參加,遇見年少時的傾慕對象尹川(秦昊飾),從一封沒有回郵地址的信開始,揭開一段段塵封已久的往事。「這是一個關於時光的故事,時光包含的就是遺憾、錯過和失去,一切已無法逆轉。這種對時光的感悟,我們可以稱它為成長,也可以稱它為生命的輪迴。」獲香港亞洲電影節邀請來港的岩井俊二說。
延續《情書》的餘溫
電影以書信來往交織出愛情回憶,當然令人想起岩井俊二的經典《情書》。「《你好,之華》更像是《情書》的第二回,是一個以溫柔來包裹的殘酷故事,每一段經歷都充滿傷痛,反映了人生的感慨。我很感激大家喜歡《情書》,其實去年拍了一個單元韓劇《昌玉的信》,可說是《你好,之華》的前篇。《昌玉的信》是一小時的故事,我再將劇本推展,慢慢發展出《你好,之華》。既然劇情一牽涉書信,大家便會想起《情書》,我就把那些細節放進《你好,之華》吧。」
作為岩井俊二首部華語電影,當中的拍攝細節,以及如何跨越日本和中國的文化差異,自然令人感到好奇。「我覺得情感這回事是沒有國界的,我們去到世界各地,也會見到不同國家的人,就算同一國家的人,也會有不同性格。我的作品在不同國際影展放映,不同人看了也會有不同的感覺,但當中也會找到共通點。」
像回到故鄉取景
電影在遼寧省的海港城市大連拍攝,拍出了日系清新感覺。岩井俊二之前從未到訪當地,雖然場景也是先由內地工作人員考察選定,但對岩井俊二來說竟也有種莫名的親切感。「我不完全了解中國的文化和背景,當知道在大連拍攝時,我便想起媽媽。因為媽媽之前常跟我說她是在天津出生,但原來她記錯,其實她是在大連出生的。我一半的身體是流着媽媽的血,所以這次到大連,感覺就像回到故鄉一樣。」
岩井俊二稱讚周迅是一位極其出色的演員,能夠準確傳達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周迅很隨和,雖然我們因語言障礙而未能直接溝通,但也無礙我和她的合作。她很會搞氣氛,放假時會叫台前幕後工作人員一起吃飯喝酒,然後更一起唱卡拉OK。」周迅固然好戲,而戲中飾演少女之華的張子楓,也一樣令岩井俊二留下深刻印象。「張子楓演技很好,隨時可以哭出來,以這麼年輕的演員來說已很厲害。臨別前她送了一幅親手畫我的肖像畫給我,十分難忘。」
沒時間遺憾
《你好,之華》交織苦戀與變調的感情,散發着令人惋惜的遺憾。現實中的岩井俊二,卻原來並不像角色般抱憾。「我從來都沒時間想關於遺憾的事呢!(思索良久後)或者這樣說,我以前是很容易放棄,而且不太有自信,遇到挫折很易放棄。現在的我變得積極些,回望當年,覺得自己浪費了一些機會和時間。」
場地︰Eaton HK
撰文︰宣柏健
編輯︰陳禮恒
美術︰顏玉玲
攝影︰B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