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元朗燈籠街CEO 點起快樂能量

發佈時間: 2018/09/14

元朗有條「燈籠街」,每逢中秋節前都會掛起逾千個色彩繽紛、手工精緻的傳統手作燈籠,壯麗畫面成「打卡」熱點,慕名而來者除有市民還有外國遊客。成功變成矚目景點的背後,沒有經過精心策劃,只有原創者一個簡單初心,「我哋全家都好鍾意燈籠,能夠做燈籠出來同大家分享,大家都開心就係最開心的事。」

人稱「細妹姐」的黃健娣與丈夫經營的冠香行香莊位於元朗大橋街市,店舖今年一如以往,在中秋節約兩星期前掛滿上千個手作燈籠,除了傳統的楊桃和白兔等款式,還有今年由她和家人設計的黃金鴨等新款,長約40米的通道全被燈籠包圍,令人目不暇給。

掛滿40米通道 今年新款黃金鴨

在燈籠陣下與家人忙個不停的細妹姐,不論來者是買燈籠或只是拍照,一樣笑容滿面招呼,「我唔會介意人哋只係影相唔買(燈籠),仲借埋燈籠出嚟同佢地揸機影相㖭!人地咁遠都來支持我,有啲柴灣、香港仔甚至大嶼山,帶埋BB拖住老婆一家人來,大家睇(燈籠)得開心,開心分享我就更加開心,證明我哋辛苦和努力沒有白費。」

細妹姐是元朗原居民,早年曾做車衣女工,出嫁後便嫁夫隨夫,跟隨丈夫做香燭生意,「我們最初只做批發,1984年租下街市舖位才做零售,以前元朗多豬欄、雞場,居民也多是住村屋也很神心,賣香燭的生意很好。現在時代不同了,大家多住上高樓大廈,方便拜祭的地方少了很多。」

鍾情半世紀「盡量做到最好」

賣香燭生意因為土地問題有影響,但新界居民以至市民對傳統燈籠的熱愛,至少34年不變。自小愛玩燈籠的細妹姐說,因為自己喜愛,多年前起遂於中秋節前,在檔口掛上自家設計和由師傅以人手製作的燈籠,但當時數量不多;其後隔鄰的檔口先後結業,她和丈夫便將那些鄰檔亦租下來,由原先3檔變成今日的14檔,地方增加可掛出來的燈籠亦更多,漸成今日燈籠海的墟冚墟景象。

現年60歲的細妹姐因燈籠街人氣急升,雖然多年來她因店務弄至手臂、腰背等多處五勞七傷,卻未有言休,「玩燈籠是傳統文化,但現時人工貴成本又貴,做燈籠利潤根本唔多,如果我哋唔做就無人做,所以做得幾耐就幾耐,有得做就盡量做,還要做到最好。」

4子女7個孫 一家樂也融融

細妹姐與丈夫結婚多年,兩人育有3子1女,全部長大成人並成家立室,孫仔孫女有7名,各人很孝順又團結,家庭非常熱鬧。

長子國浩說,媽媽每年都把很多心機投放下去,形容她是「燈籠街CEO」,令他們十分佩服,「呢行已是夕陽行業,但她仍好有信念,好有意志要堅持下去,真係好難得。」

記者:蔡淑儀

編輯:梁偉澄

美術:簡力斯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