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電競選手門檻高

發佈時間: 2018/08/17

電競熱潮近年在香港勢如破竹,由以往被批為不務正業,到現時政府斥資逾億發展,風頭一時無兩,但仍有不少人以為電競入行易,只是「打機」。有本港電競隊領隊指,電競入行門檻非常高,即使是天才選手,都要刻苦練習,不斷研究攻略,加上遊戲世界瞬息萬變,不是人人能適應和勝任。

香港職業電競隊九龍電競領隊李祖傑(Joe)指,不少人都會將打機和電競混為一談,他直言兩者大有不同,「電競遊戲屬競技性質,手遊如《Candy Crush》就不屬該範圍;其次是它的公平和公正性,電競比賽的每局都為新的一局,每人都需由零開始,而且選手不能依靠課金(以金錢購買遊戲資訊)去影響角色的性質和技術。另外,電競講求規律,選手要參與定期的團體練習」。

雖然香港有不少人都喜歡打機消遣,但Joe指,將其當作為職業則是另一回事。他提到,電競隊曾招攬一位天才選手入隊,豈料他抗拒每天密集式訓練,甚至訓練後不欲再玩該遊戲,最後只好離隊。

隊伍乏政府支持

Joe指出,九龍電競的選手每天要參加6場團體練習賽,每周只有1天休息,每日戰後都要全員檢討戰果和比賽過程。成員陳永耀(Issac)指,除團練時間,不少隊員都會自覺地練足7日,閒時亦參與個人對戰,研究對手攻略。他認為,電競業是汰弱留強,即使是簡單的遊戲版本更新,都足以令選手難適應,故不是人人都能勝任。

Joe坦言,不少人質疑電競選手退役後該何去何從,「除教練外,其實選手亦可選擇當直播主持、電競領隊、比賽旁述、主辦等,但因目前本港尚未有明確電競產業綫,致大眾都不太了解本港選手到底是在做甚麼」。他又指,香港的電競訓練生、選手、教練和領隊數量,合共不足100人,雖然政府對場地和比賽的支援充裕,但就欠缺對隊伍的支持。

健身改善體力及形象

不少人誤以為電競選手和健身沾不上邊,但Joe指健康對選手影響深遠,故上年中起邀請健身教練盛喬風為選手安排健身訓練,「電競選手需增強肌肉和體力,且選手形象十分重要,如果走出來閃閃縮縮就不好看」。Joe又表示,不少選手均為年輕人,故會安排心理治療師定期與選手見面,助他們應付壓力。

實習記者:李斯雅

攝影:冼偉倫

編輯:梁顯庭

美術:簡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