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美網紅與「負評者」交流 互相理解差異化解仇恨

發佈時間: 2018/08/17

面對網路欺凌的時候,有人選擇反擊,有人選擇沉默,美國網上紅人麥隆(Dylan Marron)則是選擇鼓起勇氣正面回應,因為他相信踏出理解的一步,才可將來自各界的批判攻擊,轉換成能夠互相理解的正面力量,對立的仇恨才有望化解。

麥隆經常在社交媒體發布影片,他早前為爭取非白人演員在荷里活演出的機會,將不同種族角色間在電影裏的對話剪輯而成的作品《每一個字》,在網上大受好評。他亦把無形的意識形態製作成「閉箱」影片,讓大眾更了解美國警察行兇,以及對原住民的不當對待等情況,將偏見封進箱子裏。但大受好評的同時,也引來盲目為洩憤而使用難聽、充滿人身攻擊詞語的「負評者」。

嘲笑反擊無助事情發展

麥隆一開始會將評論截圖,嘲笑他們打錯的字,但很快他覺得這樣的自我安慰和逃避無助事情發展︰「看到這些充滿人身攻擊的留言真的很難受,但是我還是會想多了解一下他們。」他覺得與發言者展開真誠、有交流的對話才是真正有效幫助他們反思自己在網上的互動方式,這樣才不會陷入無謂爭論。

麥隆致電給「負評者」時,常被拒絕對話,但最後他還是選擇堅持。他記得第一次通話的是一位叫佐斯的中學生,佐斯斥責說麥隆製作這些影片是在加速民族撕裂。麥隆了解到佐斯常被同學欺凌,學校生活對他而言就如度日如年。有着相同被欺凌經驗的他與佐斯保持聯絡,在通話裏盡可能以同理心、關心的角度,分享彼此的際遇,加深彼此的認識。

同理心並不代表要妥協

麥隆指「同理」並不代表「認可」,明白他們的想法,並不是妥協自己堅持的信念,如明白一個相信同性戀是原罪的人,並不代表那人會變成異性戀,這只意味他承認與他有着不同想法的也是人。學會去包容彼此的差異,這亦是化解仇恨的開始。

http://www.ted.com/talks/dylan_marron_how_i_turn_negative_online_comments_into_positive_offline_conversations

資料整理:林麗芬

編輯:吳浩南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