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殘障善終醫生 談生命倒數 晚期病人需要尊嚴溫暖

發佈時間: 2018/08/10

談論死亡善終服務仍是社會忌諱,年輕時因貪玩而失去雙腿和左前臂的米勒(BJ Miller),從一名被照顧的患者成為現時的醫生,意外使他深入思考在生命的終點站,應如何為提升晚期病患者的生活質素,創造一個有尊嚴的生活結局;面對生命終點,真正重要的是甚麼?

米勒於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癌症中心出任協助病人面對最後時刻的善終醫生,他唸大學時因貪玩爬上火車頂,不小心碰到電纜,逾萬伏特電流從他左手流入,自雙腳流出,從此失去雙腿和左前臂。

貪玩失雙腿 學會「看」創傷

他說︰「那夜開始了我和死亡的關係,同時開啟了我漫長的傷患生涯。」米勒回到普林斯頓大學繼續學業,但卻從國際關係主修轉到了藝術史,透過學習視覺藝術,令他重新學會怎麼去「看」創傷。透過藝術,他開始質疑現代醫學以「殘疾」及「康復」等毫無憐憫的詞語去形容受創傷的人士。

米勒以身為殘障人士和醫生的觀點去看,發現現時進入醫療系統的人大都有着善良的心,不過這體系經常運作不良,只治病而忽略病人的感受。他覺得其實對大部分人而言,「死亡最恐怖的不是變成死人,而是臨終時遭受的痛苦和恐懼」。

他以自己為例,在失去肢體後,損失已成事實,經過一段時間後,他清楚自己不可再拒絕接受這個事實,因這等同拒絕自己。但是這種苦痛卻可連結醫護照顧者和接受者,「同情心」的出現,使醫護照顧者和接受者感同身受。作為醫生護士,應要緩和患者痛苦,而不是雪上加霜,製造許多不必要的痛苦。

紓緩治療不只是停在生命結束,而是讓病患和其家人在任何階段都能舒適地,好好地活着。

米勒留醫時,有護士為他偷偷帶了一顆雪球,讓他放在手中感受下雪氣氛,及在溫熱的手掌溶化的感覺,這帶給他很大的感動。

助病人圓夢 溫暖迎悲痛

所以當他面對病人時,讓對方在身體許可下於餘下時光達成願望。病人離世後,他希望大家停下數分鐘表達對死者的珍愛,溫暖地迎接悲痛,而非不敢面對地趕快運走。

http://www.ted.com/talks/bj_miller_what_really_matters_at_the_end_of_life

資料整理:林麗芬

編輯:吳浩南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