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阿里AI 推動智能農業

發佈時間: 2018/08/01

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雲計算平台阿里雲,今年6月在上海舉行互聯網雲棲大會,宣布將積極拓展農業智能化,利用阿里雲的人工智能(AI)監測豬隻健康指數,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豬隻活動情況,並減低人為養殖的失誤,提高豬隻存活率,實行推動智能農業。

阿里雲自行開發的AI技術,於早年開始逐漸應用到智能城市、交通、工業及航空方面。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兼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在互聯網雲棲大會上宣布,AI技術將延伸至農產業,建立ET農業大腦。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早已看好智能農業生產市場,「未來10年、20年,農業機械化、現代化、資訊化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亮點。關鍵在於新一代農民用大數據、互聯網決定明年種甚麼、怎麼種、賣給誰。」

實時監測豬隻生長

阿里雲是次推出的智能農業大腦,是通過應用影像、聲音識別及實時環境數據等AI技術,監測每頭豬隻的日常活動、生長指標、懷孕狀況及其他健康情況,為生產鏈分析豬場養殖變化。

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指出,系統會自動為需要燃燒脂肪和長肉的豬隻,規劃一系列的運動,不及格就加以訓練;亦可偵測生病的豬隻,減少意外發生。利用聲音識別技術,能夠辨別豬場內的初生豬隻是否被壓住,動彈不得。感測器能收集豬場環境數據,方便調整溫度,減低養殖中的人為錯誤。

追蹤飼養改善品質

胡曉明表示,農牧業是戰略性行業,關係到中國逾十億人的生活。目前中國農業有3大問題︰地點分散、人力資源減少、行內有農業專家,但沒科技專家。故農業難以利用軟件整合地理及生態數據。若農場能從3方面數碼改革,包括資料數碼化、產品監控、追蹤生產、物流和養殖過程,再收集豬隻的健康檔案,如追蹤進食次數、身長體重、體溫、運動量等,就可改善品質及農場管理。他指可協助生產商提升10%收入,估計每年可讓每隻母豬多存活3隻小豬。

自動化管理 減成本增產量

目前內地已有數間生豬養殖及蔬果種植企業採用阿里雲的智能農場方案。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表示,AI在未來可應用於漁業、畜牧業等。

總部設於四川的生豬養殖企業特驅集團,正利用AI管理豬場。其董事長王德根會上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消費及進口國。集團冀2020年養殖逾1,000萬頭豬,可是以目前的自動化管理系統,不能應付如此大規模的養殖。故希望AI提高豬場管理及生產力,提升集團收益。

而經營55個果園、總種植面積逾4,000公頃的農產品企業海升集團,以及年生產逾20萬噸蜜瓜的陝西農村,就透過AI分析果樹生長參數,節省管理成本,更有效提升蔬果品質。

編輯︰陳展宏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