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日本大推機械人 人口老化救星

發佈時間: 2017/09/01

不少人視人工智能(AI)、機械人為洪水猛獸,不過它可能是日本人的救星。日本人口老化及萎縮致經濟疲弱,48年後更恐失4成勞動力。最近有人提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新方法,不是靠輸入移民,而是靠機械人。

日本面臨出生率低及人口老化問題,15至64歲勞動人口持續下降,從1995年的8,700萬跌至2015年的7,630萬,按走勢預計,48年後將再減4成,2065年時將剩下4,530萬勞動力。日本目前失業率僅2.8%,處極低水平,企業意識到需要增加工資才能挽留人才。

48年後 將失4成勞動力

日本另一個選擇是增加移民,但有政治阻力。在沒大規模移民情況下,唯一可行解決方案相信就是在各行各業更普遍使用機械人和科技。該國不少中小企業都有意購買機械人,試圖以自動化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日本央行調查顯示,當地市值1億至10億日圓的公司,計劃今個財政年度平均增加17.5%的投資額,大部分用於加強機械及自動化設備。

過去,日本創新科技主要體現在遊戲、娛樂方面。不過預計到2025年護理人員短缺達38萬,下波科技熱潮勢針對護老服務。雖然當局自2008年起容許醫院及安老院引入東南亞護理人員,不過必須能說流利日語及通過護理資格考試,引入外勞艱難的情况下,機械人漸成填補護理員空缺的出路。

扶抱機械人 扶起護理業

日本政府早於2009年陸續將護理機械人的應用及開發列入國家策略,如2013財年撥出23.9億日圓(約1.71億港元),重點補貼其開發,又列入日本再興策略,受政府資助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致力推動護老機械人研發,包括設計用於協助長者移動的扶抱機械人「Robear」、方便轉移的「Resyone電動床」、可與長者溝通的智能機械人「Palro」與「Pepper」。護理機械人市場預期在2035年擴大25倍,增長至37億美元(約287億港元)。

另外,日本勞動人口不斷減少,不少企業正增加可取代人手的機械設備,例如有酒店、銀行、機場已用了機械或人工智能裝置作查詢接待,以縮減員工數目。

機械和尚念經 慳時省時

日本進入高齡化社會加上勞動力短缺,令殯儀界需求愈來愈大。有業界推出「奇招」改裝機械人成和尚,到府上或殯儀場地為先人念經,每次收費5萬日圓(約3,500港元),比一般和尚收費的24萬日圓(約1.7萬港元)節省8成開支。

NisseiEco公司利用日本軟銀在2014年發表的機械人Pepper,設計出誦經軟件。機械人穿上寺廟住持服飾負責法事,誦經敲木魚,並向未能出席儀式的人直播葬禮。公司亦設「虛擬祭台」,把靈堂前的祭台利用數碼模擬的方式呈現,免去搭設祭台鮮花布置等費用。

資料整理:吳浩南

編輯:梁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