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AI寫稿欠情感 難取代記者

發佈時間: 2017/08/11

人工智能(AI)衝擊各行業,新聞界亦不能倖免。Google資助通訊社開發寫新聞的AI系統,月產3萬則報道。但普遍認為AI報道欠情感,記者的功能難以在短期內被取代。

Google旗下的Digital News Initiative基金上月宣布,明年資助英國國家通訊社80.5萬美元,開發能夠寫地方新聞的AI系統「雷達」,從政府、議會、執法機構等公共數據庫取材,再運用人類語言寫出各種主題報道,打造一個由人類和AI合作的新聞網。

憂炒記者 產低質素報道

記者會先為罪案、衞生健康、失業等常見新聞題材建立文章範本,然後「雷達」會就不同新聞,在文章範本填上新聞資料,同時自動加入照片和影片,目標每個月「生產」3萬則新聞,不用再一篇篇閱覽政府數據庫中的繁複信息。該計劃仍會僱用5名記者,協助AI系統「訓練」確認資料庫,及作最後把關校對審核,以免新聞出錯。

AI語句行文會否很機械式,沒有情感?英國國家通訊社總編輯克利夫頓強調,記者不會被AI淘汰:「AI能給我們提供編寫大量報道的能力,這是人手無法做到的。但經驗豐富的記者仍然是整個報道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AI能幫助新聞機構節省人力資源開支,令他們可集中人手,「尖銳地」報道更重要的新聞。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傳播講師瑟曼亦同意AI難取代記者,因新聞涉及調查、政治、人際關係等資訊,如誰向誰說了甚麼等,關係到對社會政治的認知,很難利用數據提取這些資料,AI根本無法完全自動化報道地方新聞。英國全國記者協會主席道森則擔心新聞機構利用AI撰寫新聞,最終產生低質素的「三流報道」。

《美聯社》早在2014年,使用AI軟件自動撰寫長度介乎150至300字的美國上市公司業績稿件,財經新聞數據分析相對較易,對比以往記者分析數據,AI無疑更高效。《美聯社》去年更讓AI寫體育新聞,例如報道賽果,但最後還是要編輯把關,加入生動細節。

《新華社》靠程式 寫體育經濟稿

內地《新華社》於2015年亦啟用寫稿AI,這個被暱稱為「快筆小新」的程式,可寫體育賽事和財經信息中英文簡短稿件,包括每輪比賽的成績公報和積分排名、報道外滙中間價及漲跌幅度的快訊和簡訊、寫創業板財報等。

《新華社》體育部發稿中心主任周傑表示:「記者寫一條這樣的消息至少10分鐘,有些數字沒表格的話還容易看錯行。快筆小新可以隨時生成很多條消息,還不容易出錯。這就把記者從基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採寫原創、深度稿件。」

另外,四川九寨溝本周發生7級強震後,官方中國地震台網公布的完整資訊,原來是用AI寫成,內容有最重要的速報參數、震央地形、熱力人口、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歷史地震、震中簡介和震中天氣,同時配有一張地震參數圖、4張地形圖。根據附註的「產出說明」,上述8大項內容由機器自動編寫,用時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