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荔枝變酒駕?

發佈時間: 2017/07/14

正值荔枝當造,坊間流傳進食荔枝後,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會「爆標」。本報測試後發現,吃4粒荔枝並立即進行俗稱「吹波仔」的酒精呼氣測試,酒精含量達法定限度臨界點,即血液酒精濃度為0.05%,等同喝完半罐啤酒後5分鐘的含量。醫生及專家指,荔枝含糖量高,可在口腔中發酵產生酒精,但停留時間短,數分鐘後便會揮發。

網傳吃荔枝太多會引致「酒駕」,有人食4粒荔枝後「吹波仔」,酒精含量超出駕駛的法定限度。本報記者實測,試吃4粒荔枝後立即進行酒精呼氣測試,發現血液酒精濃度為0.05%,剛符合法例規定的限度;靜待10分鐘後再「吹波仔」,結果顯示並無酒精。對比飲用半罐啤酒後,呼氣測試的血液酒精濃度顯示為0.11%,超過法例規定,再靜待5分鐘,濃度跌回0.05%,即相等於吃4粒荔枝的酒精含量。

食4粒「吹波仔」 如飲半罐啤酒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荔枝屬於含糖量很高的水果,且外殼易破裂導致易在口腔中發酵。不過,他指荔枝產生的酒精量少,隨着人體呼吸、說話,酒精就會被揮發,故一般食荔枝產生的酒精,在人體停留數分鐘後就會消失。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副教授梁嘉聲亦表示,理論上,含糖量高的水果,可與口腔中產生的酶發酵,「原理就像提子發酵成紅酒」,但相信只是短暫停留,「除非你不斷吃,然後即刻吹波仔,咁就會超標。」

易揮發走 違法與否視法官判決

若不幸地有人駕駛時食荔枝,又被要求做酒精呼氣測試而結果「爆標」,會否違法?執業大律師陸偉雄稱,測試結果屬表面證據成立,若要以吃荔枝導致酒駕作為抗辯理由,便需由專家鑑定,提交報告予法官判定。但據他所知,本港目前未有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