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拆彈「一哥」︰土製炸彈更危險

發佈時間: 2017/02/13

警方爆炸品處理課除了處理土製炸彈,亦要拆除一次及二次大戰遺下的常規炮彈。隨着多區重建,地基掘得更深,料將發現更多重型常規炮彈。爆炸品處理課「一哥」周錫健指,土製炸彈危險性更大。

爆炸品處理課高級炸彈處理主任周錫健,於1996年已加入爆炸品處理課,此前曾任職要員保護組,做過前港督彭定康的保鑣。爆炸品處理課近3年每年有100至130宗案件,多數涉炮仗、爆竹,亦有處理常規炸彈。早前薄扶林道便發現美軍重500磅的AN-M64型空投彈,或因戰時該區有軍事設施,並相信由美軍負責轟炸,而部分空投彈未有爆炸,長埋地下。

真假難辨 隨時爆

他相信,隨着本港多區重建,發現重磅炸彈的機會較大,但他認為土製炸彈危險性更大。周指,外國專家最多受傷來自處理炮仗、爆竹等,故他每次拆彈都會警惕自己及同事要做足安全措施。曾有旺角店主在鋪外檢獲一個可疑盒子,發現盒底有恐嚇字眼即丟棄在垃圾站,個半小時後有清潔工執起後又放下,至另一清潔工發現才報警。

周坦言,該土製炸彈由發現到處理過了3、4小時,以為是假炸彈,但他手持炸彈照X光時卻發現是內有計時器、低性能炸藥及有鐵釘的真炸彈,交由機械人準備拆彈時突然爆炸,令機械人有損壞。他指土製炸彈跟軍事或常規炸彈不同,一來不知真與假,二來可能做得不好,隨時會爆炸。

他憶述,10多年前美孚新邨曾有有錢人身上被綁炸彈,他到銀行提款時向職員求救,被誤以為劫匪,警員到場將其制服,並拆掉炸彈交爆炸品處理課處理。周指,專家在現場評估炸彈所屬型號,但可能非百分百準確,故盡量由機械人去拆,如炸彈綁在人身上,則要由人手剪綫處理。他直言,拆彈時需集中精神盡快處理,避免面對炸彈太長時間,拆彈後則會回想處理妥當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