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大新法查卵子老化 助高齡婦生B

發佈時間: 2016/11/30

港人愈趨遲婚及遲生育,據推算本港未來逾半懷孕婦女屬35歲以上,但卵子質素隨年齡增長而下降,亦有年輕女子的卵子出現過早衰老問題,增加不育風險。中大將進行全港首項研究,檢測本港女性卵子質素,從而找出改善衰老基因,令卵子「逆齡」,解決不育問題,預計2至3年內有初步成果。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女性生育年齡中位數由1981年的25.1歲,升至2015年的31.4歲,中大醫學院推算,不久將來本港逾半懷孕的婦女,屬35歲或以上的高齡產婦,她們比一般年輕產婦需承受較高的懷孕風險。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授李天照指,女性年齡與不育固然有莫大關係,但亦有年輕女士的卵子出現過早衰老問題,而曾進行卵巢手術、化療或電療、或基因遺傳,都屬卵子過早衰老的高危人士。

推算未來逾半女性 35歲才首胎

婦產科專科醫生藍寶梅解釋,與男士可不斷製造精子不同,卵子於女性出生時已在體內,「(女性)到30歲時,體內卵子都已30年,在體內愈久,質量都愈來愈差。」她指,除年齡問題外,女士生活習慣如有壓力、又煙又酒、過胖過瘦,亦會影響卵子質素。

此外,人工受孕的成功率亦隨年齡增長而降低,有外國研究指,35歲以下婦女接受人功受孕成功率為40%,但44歲或以上則只有2%。

中大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李天立指,現時人工受孕只可透過「目測」,揀選優良卵子,但檢測卵子質素的準確率低。而近年流行「凍卵」助遲婚生育,但原來卵子在液態氮桶內冷凍亦會隨時間改變其質素。

卵母細胞老嫩 基因差異顯著

李天立指出,一年前團隊研究運用「單細胞基因技術」,在老鼠身上的卵子抽取DNA(脫氧核醣核酸)及RNA(核醣核酸),初步發現老卵母細胞的基因,比年輕卵母細胞有顯著差異,其後在人體進行實驗,亦有同樣結果。

中大正公開招募30至45歲的女性,檢測女性卵子質素,找出有卵子過早老化問題的女性,協助她們更有效計劃生育或面對過早更年期的問題。李天立稱,未來可研發藥物改善衰老基因,令老化卵子可變回年輕。

行房問題致不育 結婚10年婦仍是處女

家計會指,無法生育夫婦求診者有上升趨勢,曾有夫婦連女性的尿道、陰道及肛門都分不清。有醫生提醒,想懷孕的夫婦每周宜行房至少2次,並應認識自己身體結構,1年仍未能成孕者,應向專業人士求助,否則年紀愈大,成孕機會亦相對降低。

家計會義務醫務顧問李福謙醫生指,2002至08年間,女性不育就診者較男性高,惟自2009起,男性反超前。李相信,男性不育或與煙、酒、穿緊身褲、環境污染、過量的運動及壓力等有關。

因行房問題而無法生育求診者亦微升,去年約佔10%。李指曾有40多歲夫妻,結婚10年一直未能成孕,求診發現妻子仍是處女。

家計會2012至13年訪問159名就診女性,發現逾3成有性功能障礙,如陰道分泌不足及性興趣或興奮障礙、性交疼痛等,而她們跟丈夫每月行房只約4.8次,較一般夫婦約5.7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