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通波仔及心血管支架

發佈時間: 2025/02/06

通波仔及心血管支架

心臟乃人體重要器官,負責血液循環,維持正常血壓;把氧氣及養料運送到全身器官組織細胞;又把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帶走。心臟本身亦需要養料及氧氣維持其正常功能,有三條「冠狀動脈」負責這重要任務;若有阻塞,後果嚴重。冠狀動脈閉塞,多由血管硬化引起;血管壁初有破損,令血小板積聚,形成血塊,造成動脈血管阻塞,可引致心絞痛,甚至可致命心肌梗塞。

心臟科醫生或建議嚴重冠心病患者接受俗稱「通波仔」手術,即「心導管及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又稱「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首先為病人進行「冠狀動脈造影」,觀察三條冠狀動脈的病況,細看有否出現嚴重阻塞;同時檢查心房、心室及心瓣功能,並即時評估心臟各部位的血氧水平,有助清楚了解病情。

心臟導管經「手腕」或「大腿內側」位置的動脈進入「大動脈」,直達心臟。醫生經導管注入「顯影劑」,然後施行X光造影,可清楚顯示冠狀動脈的情況。如冠狀動脈有嚴重阻塞,可先把小氣球放至血管堵塞位置,然後吹脹氣球,把狹窄的血管打通,再放入「支架」。手術後,手腕或大蹆側入導管的小傷口或會出現疼痛現象,同時要小心傷口有沒有流血不止的情況,或需緊急處理。

「通波仔」手術可以有效治療冠心病,但必須小心手術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心肌梗塞」、「動脈夾層」、「心包出血」、「心包填塞」、「中風」及「腎臟功能衰竭」,嚴重可以致命。因此,決定手術前必須小心評估風險。

所有病者手術後都必須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亞士匹靈」(Aspirin) 及「保栓通」(Clopidogrel),防止冠狀動脈手術後再度阻塞。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令流血難上,容易有皮下出血及其他易出血現象;如病者需要接受任何其他手術,即需要停血小板藥五至七天;待血小板功能完全恢復,才進行手術,避免手術後大出血。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